每年的暑假,都会带孩子出去玩一趟,今年暑假应他强烈要求,又去了太行山。

不知道他为何对太行山如此的喜爱,或许是从小培养的感情,从他两岁半,我就带他和户外一起爬野山。当然,是别人爬山,我们只爬一半或者只在山脚下转悠,倒也乐此不疲。

开车出来,一向是很随性,想走就走,想停就停,看孩子们的尽兴度。

当然,也照顾到孩子爸的兴趣。打听到哪儿有水往哪儿走,哪儿有鱼就在哪儿住下。

第一站,去的是山西陵川武家湾。

武家湾的山水还是非常有口碑的,而且饭店住宿都非常方便,是一个开发比较早的村子。

关键是,武家湾有一个大水库。

武家湾的水库,听说里面大鱼不少,就是很少有人能钓上来。老公小钓上来几条小鲫鱼,晚上让店家炖了盆鲫鱼汤,店家还免费给加了些豆腐进去。水质好就是不一样,这边的小鲫鱼都是冷水鱼,鱼刺很软,口感也比我们这边鲫鱼要好很多。一大盆鲫鱼汤,不一会儿就喝了个底儿朝天。

而且,这边的山里还长有虹鳟鱼。虹鳟鱼是对水质要求非常高的一种鱼类,水质稍有污染就会死掉,而且出水半分钟内也会死。不过,口感也确实不错。

武家湾虽有水,但是水库太深,孩子玩不安全。所以第二天就接着换地方。

接下来去到的村子叫“潭头村”。是河南辉县和山西陵川交界处,不知道这个村子到底属于河南还是山西。

今晚住这儿。干净的庭院,开阔的天台,看得见远山,慰得了乡愁!

住下后出来转悠,想不到一个小小的潭头村,里面竟别有洞天!

刚才转路的时候看见这老两囗一块从坡上扛着农具回来,到家约十分钟饭就做好了。看得出来是山西这边特有的面食,里面加了卤,无汤,应该是臊子面。老人家里看样子没开农家院,尽管是两囗人吃饭却还是菜啊饭啊端出来到门口吃。这是一种传承和习惯!

街上的车一辆又一辆,川流不息的省道却让老两口吃出了隔世的感觉。有邻居路过,便赶紧站起来热情地让着“在这儿吃吧!”

此时天将暮,风微凉,唯远山映落日余晖,我和我的儿子坐在别人家的天台,闲适的等着饭菜,现世安稳,岁月静好!

第二天上午,一路追寻驴友口中的“小江南”——西沟。

没想到潭头村外,还有一处盛景。而且孩子们玩的还非常尽兴。

玩完,继续向西沟进发。去西沟的路没修,是一条窄窄的土路。最窄处一辆大车尚不能容,如有对面来车,其中一辆必须后退至稍微开阔处。

路上偶遇一瀑布!还有一匹野马

终于到西沟了!去时正值中午,少游人。只一人带着两个孩子在租竹排。大人在睡觉,孩子在捉小鱼。

回程路过白鹿山,山上有一道观,名“白鹿山青宁宫”,有一平顶山来的道姑长年在此修道。从观前小路往里走,临崖壁可以俯瞰宝泉。山道上遇见一精通中草药的修道者,正在挖草药。他说他在此山已发现二百多种草药,只要开花的都是草药。儿子找到几棵野艾草,说要带回去熬水给脚受伤的表哥疗伤,还教表哥辨认艾草的方法。

巍巍太行,天地之脉。每次都是欢喜而来,不舍而归。三天的行程结束了,小朋友吵闹着不肯离去。无奈有聚必有散,有去必有回,期待着明年的行程吧!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jc/71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