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显示芳岱村距离出发地近80公里,在太行山大峡谷的南端,晋豫两省牵手之地,一路蜿蜓盘旋在崇山峻岭之间,上山,绕山,一览太行之雄,过了东井领,便一路下山直奔芳岱村。

芳岱,仅仅是一个名字,就让人充满无限遐想。如若深入其中,你会感受到名副其实的诗情画意、浓郁的历史文化积淀、厚重的商业气息,还可以领略古今战场的刀光剑影、烽火硝烟。

这是一个充满着诗情画意的村名,也是一个蕴含着文化积淀的村庄。芳岱村位于长治市壶关县树掌镇,地处太行山大峡谷的崇山峻岭南缘。

早在秦汉时期就有先民在此生活,到了明朝嘉靖年间,该村秦姓始祖秦泰从本县方山(现百尺镇方善)村迁来,聚族而居,繁衍生息,及至清代中叶,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兴盛局面。

芳岱村民居以明清建筑为主,坐落于一条弯弯曲曲的石道两旁。走进村落漫步在晋豫古道上,一块块历经沧桑的青石,仿佛诉说着昔日的繁华,一砖一瓦无不让人感到古朴典雅。

这是一个有近三百年历史的古村,由于年之失修,大部分房屋己破损严重。无人居住,但从房屋的结构及建筑规模看,这里曾经辉煌一时。

目前村里住家户已经不多,多数出外打工,留守更多是一些老人。古官道路边还遗存着一座错落有致的老宅院。村里老人说,古房子采光、防火、水电都不方便,如果住在古房子里,儿子连媳妇也讨不上。老人的话听上去很是沉重。

作为芳岱村古民居的代表里院,尽显大家风范。墙上的古砖显斑驳。院内精美的窗棂,木雕,砖雕,留存甚多。只是院内荒草凄凄,有的房子己塌陷,地上零落散乱的石柱,砖瓦,一幅破败没落的样子。

房屋的墀头装饰非常奇特,跳出墙面的约束,以立体样式呈现在人们面前。远看像开在山墙边檐下的硕大花朵,细看则各有不同。有的像斗拱,上面装饰了各种花纹和图案;有的像聚拢的花托,花瓣叶片雕饰成狮头和花卉,下面还有垂柱支撑。

在这有限的空间,工匠们按照主人的情感诉求,将没有生命的青砖,雕琢出鲜活的形象,矗立的房屋也有了生命力。

逛古民居的时候,大家不停的拍照留影,紧挨三教堂的一处老四合院,分东西两院,站在院门口,可俯看全村。“抗日五专属”在此居住。西院院墙上有巨大的“壹善”两字。每到一处,村长就为我们详细的讲解。

芳岱村民绝大多数姓秦,秦姓始祖从明嘉靖年间迁移至此后,艰苦创业,抓住这里位于晋豫商道重要节点的有利商机,耕读农商并重,到清代中期,村里已经出现了几户颇有实力的富户。大片的清代民居就是从那时开始陆续兴建的。

这些民居院落以三合院、四合院的砖木结构为主,历经百余年风雨,矗立至今,虽然外观有些残破,但从选址到建材使用、院落规模、装饰手段等,依然能够看出,院落主人当年是何等富裕。目前,这些民居保存基本完整,还有部分现还住有人家。

雕花,石刻,在芳岱村古民居中,随处可见,看着它们,抚摸着它们,会让人有种恍惚的感觉,斑驳,凋零,让历史就在随手之处。悠悠的古道,承载了那年南来北往的客商,连接起了那大山的内外。

走进芳岱,仿佛穿越在历史里,踏着古老的青石板路,感受着岁月的更叠,没有了曾经的热闹喧哗,没有了抗日战争的烽火,他象一位老人,静静地述说着曾经的过往。那些遗存在村中的古建,一天天老去,但其历史、文化、传承将永驻。

辉煌也罢,平淡也罢,数百年风雨过去,这些老房子也和村子里随处可见的石碾、石磨一样,古朴中见沧桑,幽雅中显破败,所有的历史风云、人文故事、兵火余烬皆藏在那些让人叹为观止的砖木石雕中,留待有心人去挖掘、去研究。

目前全国有万个村庄,依旧保存与自然相融合的村落规划、代表性民居、经典建筑、能否守住原汁原味的古村落“最后的家底”,现在还是未知数。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jc/53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