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国,有几个省份的命名,是以相应的参照物,根据省份所处在参照物的地理位置来命名的,正如我们熟悉的湖南湖北,是以洞庭湖为分界线,洞庭湖以北称为湖北,洞庭湖以南称为湖南。
习惯的说法里,山西省和山东省以太行山为分界线。按照这种说法,太行山以东是山东,以西是山西。然而,摊开中国地图可以发现,山东省和山西省并不是以太行山为分界线,它们甚至并不接壤,而是中间隔着一个河北省!
按照现在的地图,如果以太行山为分界线,太行山以西为山西,太行山以东为山东,那么河北省比山东省更有资格被称为“山东”。这是怎么回事呢?这就需要我们来梳理一下中国古代行政区域的变迁过程。
在宋朝时期,山西属于金国的地盘。金国将山东一带占为己有后,在这里置山东东路及山东西路,东路治益都,西路治东平。这是山东作为政区之名的开始。
在元朝时期,全国被划分为10个行省。山西与山东、河北,并称为元朝“腹地”,没有单独成为行政区。
到了明朝,全国设置两京十三布政使司,包括北直隶、南直隶、陕西、山西、山东、河南、浙江、江西、湖广、四川、广东、福建、广西、贵州、云南。这时候,山西和山东,都作为了独立的行政区。其中,山西布政使司包括今天的山西省,以及河北省的一部分;山东布政使司包括今天的山东省、河北省,以及北京市、天津市。这就意味着,明朝时期的山西布政使司和山东布政使司大体上是按照太行山为分界线,没有问题。
不过,到了清朝,全国被划分为18个行省。山西布政使司变成了山西省,山东布政使司变成了山东省。然而,原来属于山东布政使司的一部分,即今天的河北省、北京市、天津市,于年被划分出来组建成了直隶省。直隶省的治所几经变迁,最后于年迁移到保定府。直隶省设置直隶总督,名列全国八大总督之首。到了清朝晚期,直隶总督集军事、行政、盐务、河道及北洋通商大臣于一身,还统管山东、河南一切军政事务。
年,由于国民政府定都于南京,北京失去了首都的地位,直隶省便被改为了河北省,这个名称沿用至今。山西和山东名称依然不变。
到了这时候,山西省和山东省就不再接壤,中间隔了河北省——准确地说,除了河北省,还隔着河南省的一小角。
其实,历史上的“山东”一词最先出现时是指关中平原的崤山以东地区,崤山处在今河南三门峡与陕西的交界处。历史上从关中平原过了崤山、函谷关便泛指东边,久而久之便形成了“山东”一说,当时的河南都属于山东的范围内。后来几经朝代变迁,山东逐渐形成了一个行政划区的代名词,省份区域面积也基本稳定了下来,就是我们今天所看到的山东省,因为习惯了山东的称呼,一直沿用至今。
文章、图片综合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推荐阅读
谁才是东北地区经济第一城?
最新!年第一季度31省GDP排行榜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jc/51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