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每一个红色遗迹都深深埋藏着一段红色记忆,年,我们将迎来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百年风华正茂,百年初心依旧。
为记录历史伟业、展现百年风华,映象网特推出“百年与共”之“追寻初心中原印记”系列报道,寻访河南红色遗迹,回顾波澜壮阔的红色历史,追寻红色初心,讲好中原红色故事。
映象网记者崔学庆实习生李诗阳
河南省辉县市张村乡裴寨村位于太行山南麓丘陵地带,土薄石厚、十年九旱。年,裴寨村只有户、口人,村民吃的是地窖水、走的是泥土路、住的是土坯房,是一个人均收入不足千元的省级贫困村。年,以裴寨新村为依托,整合张村乡23个行政村、97个自然村、多口人建设裴寨社区。
从一个仅有口人的小山村到入住1.18万人的新农村社区,从人均年收入不足元到现在人均年收入超过元,从集体经济一片空白到农工商贸比翼齐飞,裴寨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山区群众过上了城里人一样的生活。
如今,裴寨村被确立为河南省第二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示范点,被中组部确定为“新乡先进群体”教育培训示范基地现场教学点之一,先后获得省级卫生社区、河南省美丽乡村建设标准化示范区、河南省文明村镇、全国乡村旅游模范村、全国文明村等荣誉称号。
年3月30日,时任中组部部长赵乐际同志到裴寨调研时说:“农村要振兴,关键在人才,裴寨村能发展这么好,发展这么快,村里的党支部起到了坚强的战斗堡垒作用。”
壮大发展产业经济十年九旱的山村不再靠天吃饭
裴寨村地处太行南麓丘陵地带,十年九旱,靠天吃饭。因为穷盖不起新房,年,全村大部分还住着五六十年代的土坯房,17个光棍汉娶不上媳妇。
裴寨村党支部书记裴春亮带领“两委”班子从改善基本民生做起,先是捐资万元,无偿为全村村民建造新居,让全村户名群众住进了功能齐全、整洁美观的裴寨新村。带领党员群众打深井、建水库、修水渠,让乡亲们吃干净水、种水浇地。拆除老村复垦土地亩,兴建了钢架地温大棚、玻璃日光温室等余座,成立蔬菜花卉种植专业合作社,带动余户多名群众发展高效农业,使每亩土地年收益从五六百元提升到五六万元,甚至达到十多万元。种了4座大棚的裴清才逢人就说:“要不是裴书记,我都不知道还要受几辈穷。”
如何才能让群众真正摆脱贫困,过上富裕生活?支部“一班人”经过深思熟虑、多方考察,梳理出了“大产业与小产业结合,传统优势产业与特色骨干产业结合”的发展思路,引导村民家家入股,筹资5亿元创建了多元产业并存的春江集团,让裴寨村实现了“人人有活干、家家有钱赚、户户是股东”的致富梦。
张村乡以裴寨新村为依托,整合11个行政村,建成了入住多口人的裴寨社区,任命裴春亮同志担任社区党总支书记。裴寨社区的人聚集多了,就业需求和压力增大了。
裴春亮带领党支部想了不少办法。先是把7米宽的老街扩建成25米宽的商业街,建起多间门店。又把村边的荒沟整理成建设用地,采取免费提供厂房、减免水电费等措施,引进上海衣尚、河南禾合、苏州澄新等3家服装企业,打造了可供人就业的服装产业园,让群众实“挣钱顾家”两不误。他们还立足当地特色开展“红薯革命”,规模化发展红薯深加工,注册“裴寨村”商标,让红薯等特产变成高端商品,创建跨境扶贫电商,实现“买全球卖全球”。红薯酸辣粉代加工的品牌达家,年销售额达到5亿元,带动近万人因红薯而改变生活。在村党支部的带领下,裴寨村形成农工商齐头并进的发展格局。
创建24小时服务中心小事不出村急事不过夜
探索实施“情德法”融合治村,推行《文明积分换物实施办法》,开展“爱在裴寨——身边的榜样”评选,建成初心广场、太行初心文化馆、家风馆,打造红色文化室,开辟《大喇叭朗读时间》广播,传播新风尚,弘扬正能量,润物细无声。以楼排为单位,实行排长负责制,调解邻里矛盾,劝阻不良陋习。
由党支部牵头每月召开的干群联席会雷打不动,围绕村里的大事小情开会协商,群众代表监督落实,事事有回应,件件有落实。创建24小时值守社区服务中心,让群众的心里话有处说、牢骚话有人听、烦心事有人管,做到“小事不出村,急事不过夜”。
村民裴清义的妻子查出宫颈癌,治病的几万块钱让他家雪上加霜,村干部帮他妻子申请了低保,医疗费可以在新农合基础上二次报销。
裴春亮多次以党支部名义资助他。裴清义在干群联席会上动情说:“我要感谢共产党,感谢村‘两委’。”十多年来,裴寨村没有出现一个上访户,没有一起治安案件。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党支部书记裴春亮从小吃百家饭、穿百家衣长大,他致富不忘乡邻,感恩回馈社会,以“乡亲不富誓不休”的赤子情怀,先后捐资2.1亿多元,用于扶贫帮困、捐资助学、兴修水利、乡村文明等慈善公益事业。
初心映照,脚步不停,而今的裴寨村,正在全速前进。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jc/50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