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博士揭开学习秘籍:养成在生活中学习地理,成绩一路飙升
很多优秀生在谈起地理学习的时候,都会发出这样的感慨:要学好地理,不仅要学好课本上的知识和基本的技能,还需要特别注意联系生产和生活实际,养成在生活中发现地理知识、学习地理知识的习惯。
其实只要我们善于动脑动眼,就会在生活中发现很多的地理知识和问题。比如天象观测,大家都知道月亮的形状是不固定的,它有时圆如玉盘,有时又弯如银钩。所以在生活中,我们不妨亲自观察一下月亮形状是如何变化的,总结一下其中蕴含着怎样的规律。在观察月亮的同时,我们也可以观察一下夜空中那些如宝石般璀璨的星星,找一下神话传说中的星座,认识一下人们常说的北斗七星、牛郎星、织女星以及北极星。
这样一来,我们就会在生活中发现许多地理知识,并且养成用课本上学到的地理知识去解释地理现象的习惯,将理论知识和生活中的地理现象完美地结合在一起。
有位清华学子在中学阶段便养成了这样的学习习惯:她非常喜欢观察天上的星辰,每天夜晚都会抽出一定时间寻找自己心目中最美的那颗星星。
记得有一天,老师讲课的时候告诉学生说那天凌晨会出现流星雨。
她记在了心里,半夜醒来便站在窗边仔细地观察夜空。而且她还在那天发了想多平时见不到的星座,一边看一边回想课本上学到的知识。当她发现那些星座真的和课本上描绘的一模一样时,她像找到了珍宝一样欢呼起来。当然,最令她兴奋的还是那晚准时登场的流星雨,美丽极了,让她对地理知识越来越感兴趣了。
可见,生活中可以遇到很多的地理现象,只要我们善于发现,就能在其中找到属于自己的乐趣。最重要的是,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将课本知识和生活实践完美地结合在了一起,加深了对课本知识点的理解,如此来,在考试中我们也能将知识点运用得更加自如。
那么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从哪些方面做起呢?
(1)试着用地理知识去解释生活现象
比如我们在地理课本上了解到,6月的石家庄是华北地区的高温中心,每年的6月,在那座城市生活的人都会觉得天气又干又热。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这种现象呢?
回想一下学过的地理知识,我们应该就会想到:海拔高度和气候之间有着很大的联系,海拔高度每升高米,气温就会相应下降0.6℃;反过来也成立,海拔高度每下降米,气温就会升高0.6℃。而石家庄这座城市正好位于太行山东面的华北平原上,来自西北方向的气流在沿着太行山东坡下沉的过程中持续增温,在这个过程中,湿度也会变得越来越小,整个区域内的空气也就变得干燥起来一一这就是每年6月石家庄高温干燥的原因。
每个生活在这个地球上的人都和地理知识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在生活中,我们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地理现象,我们唯有养成用课本上的地理知识解释这些现象的习惯,才能更好地理解课本上的知识点,活学活用。
(2)进行地理计算
在地理学习中,有很多的地方需要我们拿起笔来计算一下。比如按比例尺在地图上量算距离,还有区时换算、温差计算、等等。其实这些计算并不是仅仅停留在课本上的,在生活中,我们也可以实际操作一下,解决实际问题。
有个学生的妈妈出差去美国了,她非常想念妈妈,决定给妈妈打电话问候一下。中午放学之后,拿起电话的她按了几个数字后又停了下来,因为她意识到美国和中国所在的时区不同,这个时候的美国正好是晚上,妈妈已经睡着了,这个时候打电话的话,肯定会打扰到她。
这样想着,她找出了地理课本,拿出地图册找出了妈妈所在的时区,按照老师讲述的方法计算出了妈妈所在城市的时间,然后找了一个妈妈方便的时间打了越洋电话。
可见,在实际生活中,地理知识能够帮助我们解决不少实际问题。在生活中进行地理知识运算,不仅能够帮助我们巩固相应的地理知识,还能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运用地理知识,做到活学活用,使地理学习中的难点简单化。
(3)在游历中学习地理
生活中我们不会局限于一处一地,特别是在寒暑假的时候,时不时会有机会跟着父母外出旅游。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除了要放松身心、欣赏美景,还要多多留意下当地的地理地貌和气候特征,观察一下当地的人文特色。这些亲身的观察和体验,对我们的地理学习而言是非常难得而宝贵的实践。
我们可以将自己的所见所闻和课本知识相互印证,感受一下亲自印证的成就感。还可以采集一下当地的地理资料样本,比如去泰山游玩,可以收集一些典型的岩石,带回来加以研究,这样就能对泰山的形成和演化过程产生更加深刻具体的认识。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jc/37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