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1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届中央纪委六次全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指出:“十年磨一剑,党中央把全面从严治党纳入‘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以前所未有的勇气和定力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刹住了一些多年未刹住的歪风邪气,解决了许多长期没有解决的顽瘴痼疾,清除了党、国家、军队内部存在的严重隐患,管党治党宽松软状况得到根本扭转”,其中“坚持以零容忍态度惩治腐败”,是取得显著成效的重要原因之一。
前不久,由中央纪委国家监委宣传部与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联合摄制的五集电视专题片《零容忍》,持续引发社会热议。“零容忍”一词,不仅彰显了我们党反对腐败的鲜明态度和坚定立场,而且传递了我们党以雷霆之势反腐惩恶,打好自我革命攻坚战、持久战的清晰信号。中国共产党何以做到“坚持以零容忍态度惩治腐败”并取得显著成效?主要在于其“没有任何自己特殊的利益”的强大底气、“不负十四亿中国人民”的坚定立场,以及“赶考永远在路上”的高度清醒。
一.“没有任何自己特殊的利益”是中国共产党反腐“零容忍”的底气所在
年7月,中共二大通过的《关于共产党的组织章程决议案》开宗明义指出:我们共产党,不是“知识者所组织的马克思学会”,也不是“少数共产主义者离开群众之空想的革命团体”,“应当是无产阶级中最有革命精神的大群众组织起来为无产阶级之利益而奋斗的政党,为无产阶级做革命运动的急先锋”;“我们既然不是讲学的知识者,也不是空想的革命家,我们便不必到大学校、到研究会、到图书馆去,我们既然是为无产群众奋斗的政党,我们便要‘到群众中去’,要组成一个大的‘群众党’”。一百年前,中国共产党的首部党章对党的性质和宗旨作出了郑重宣告,蕴含了对中国共产党是什么、要干什么的根本问题的科学回答,表明中国共产党既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也是中国人民的先锋队,我们党“完全是为着解放人民的,是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庆祝大会上掷地有声地指出:“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与人民休戚与共、生死相依,没有任何自己特殊的利益,从来不代表任何利益集团、任何权势团体、任何特权阶层的利益。”可以说,没有任何自己特殊的利益,是我们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正因为中国共产党没有任何自己特殊的利益,因而能够超越利益羁绊,从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以彻底的唯物主义精神检视自己,以严格的组织纪律约束自己,以“零容忍”的态度净化自己。
年,中共中央发布关于坚决清洗贪污腐化分子的通告,这是党内第一个腐败治理的专门文件,拉开了我们党反腐败斗争的序幕。在江西瑞金时期,中共中央在苏区开展了声势浩大的反腐败斗争,中央执行委员会第二十六号训令规定“贪污公款五百元以上者,处以死刑”。当时的谢步生和左祥云、延安时期的肖玉璧以及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刘青山、张子善等都是在革命战争年代战功赫赫、身居要职,但贪污腐化之后,全部都枪毙掉了。把“做过事”、“有功劳”、“有贡献”的变质分子从党内清除出去,彰显了我们党对腐败“零容忍”的鲜明态度与惩治腐败的坚强决心。
为什么共产党惩治腐败如此有魄力?毛泽东同志早在江西瑞金就给出了答案:“腐败不清除,苏维埃旗帜就打不下去,共产党就会失去威望和民心!与贪污腐化作斗争,是我们共产党人的天职,谁也阻挡不了!”“不私,而天下自公”。历史雄辩地证明,除了人民利益之外没有自己特殊的利益,正是我们党敢于刮骨疗毒、“零容忍”反腐的底气所在。
二.“不负十四亿中国人民”的坚定立场是党反腐“零容忍”的动力来源
民心是最大的政治,正义是最强的力量。共产党人打江山、守江山,守的就是人民的心。中国共产党对腐败零容忍,不仅是因为腐败危害了党和国家,更是因为“人民群众最痛恨各种消极腐败现象,最痛恨各种特权现象,这些现象对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最具杀伤力”,因此必须下最大气力解决好消极腐败问题,确保党始终同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
面对这场输不起也决不能输的斗争,习近平总书记在多个场合亮明态度:“我们党反腐败不是看人下菜的‘势利店’,不是争权夺利的‘纸牌屋’,也不是有头无尾的‘烂尾楼’”“不得罪成百上千的腐败分子,就要得罪十三亿人民。这是一笔再明白不过的政治账、人心向背的账!”“我们这么强力反腐,对腐败采取零容忍的态度,目的是什么呢?是为了赢得党心民心”。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高举反腐利剑,以“零容忍”的态度对待贪腐分子,没有“禁区”,不设“特区”,避免“盲区”,形成了对腐败分子的强大震慑。
一是有腐必反、有贪必肃。惩处腐败分子做到“不问职务高低”、“不问党龄长短”、“不问功劳大小”,不以权势大而破规,不以问题小而姑息,不以违者众而放任,只要触犯了党纪国法,都要受到严肃追究和严厉惩处。从年12月到年5月,纪检监察机关共立案审查调查省部级以上领导干部人、厅局级干部2.2万人、县处级干部17万余人、乡科级干部61.6万人;查处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不力问题、“四风”问题62.65万起,这些数据充分印证了党中央对腐败零容忍的坚定态度。
二是靶向治疗、精确惩治。聚焦事关国家发展全局的重大工程、重点领域和关键岗位,深化金融领域反腐败工作,加大国有企业反腐力度,深化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和政法队伍教育整顿;同时,中央还强化对惠民利民、安民富民各项政策落实情况的监督,持续纠治教育医疗、养老社保、扶贫环保等领域腐败和不正之风,深入整治民生领域的“微腐败”、包庇黑恶势力的“保护伞”、妨碍惠民政策落实的“绊脚石”,让人民群众在一个个具体问题的解决中增强反腐的“获得感”。
三是系统施治、标本兼治。面对近年来政治问题和经济问题交织、传统腐败和新型腐败交织、腐败问题和不正之风交织的严峻复杂形势,中央坚持系统施治、标本兼治,将正风肃纪反腐与深化改革、完善制度、促进治理贯通起来,在严肃执纪中实现“不敢”,在完善制度中实现“不能”,在教育警醒中实现“不想”,不断放大“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一体叠加效应,全面提升治理腐败效能,有效铲除了腐败现象的生存空间和滋生土壤。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以前所未有的勇气和定力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从“反腐败斗争形势依然严峻复杂”到“压倒性态势正在形成”,从“压倒性态势已经形成”再到“取得压倒性胜利并全面巩固”,管党治党宽松软状况得到根本扭转,党在革命性锻造中更加坚强。
社情民意是观察政治问题的晴雨表。国家统计局年年底调查显示,95.8%的群众对全面从严治党、遏制腐败充满信心,比党的十八大前的年的调查提高了16.5个百分点。实践充分证明,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顺党心、合民意,正是由于我们党以“零容忍”的态度对待腐败问题,才赢得了党心民心,极大地增强了人民群众对党的信任和支持。
三.“赶考永远在路上”的高度清醒赋予党反腐“零容忍”的政治自觉
年3月在全国革命即将胜利之际,中国共产党在西柏坡召开了七届二中全会,毛泽东同志提出“两个务必”,令欢呼胜利的共产党人警醒。在中共中央离开西柏坡前往北平时,毛泽东望着连绵雄伟的太行山,意味深长地说:“今天是进京赶考的日子”,“我们决不当李自成,我们都希望考个好成绩。”“进京”意味着执政,“赶考”是要接受考验。夺取政权,建立新中国是“赶考”;巩固政权,建设新中国是“赶考”;江山永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更是“赶考”。
备豫不虞,为国常道。今天的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然而,“党面临的‘赶考’远未结束。”当前,反腐败斗争取得了压倒性胜利并全面巩固,但并不意味着就可以高枕无忧。在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特别强调,“全党同志要永葆自我革命精神,增强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的政治自觉,决不能滋生已经严到位、严到底的情绪!”必须清醒认识到,腐败和反腐败较量仍在激烈进行,并呈现一些新的阶段性特征。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届中央纪委六次全会上深刻指出:“防范形形色色的利益集团成合作势、‘围猎’腐蚀还任重道远,有效应对腐败手段隐形变异、翻新升级还任重道远,彻底铲除腐败滋生土壤、实现海晏河清还任重道远,清理系统性腐败、化解风险隐患还任重道远”。四个“任重道远”既概括了当前的反腐形势,也昭示了中国共产党“反腐永远在路上”的高度清醒。
“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踏上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的赶考之路,前方有无限美好的光明前景,也有各种各样的风险考验,甚至有难以想象的惊涛骇浪。对此,我们必须保持“赶考”的清醒和“答卷”的姿态,矢志不渝地以“零容忍”态度革除毒瘤、净化肌体,在伟大自我革命中强体魄、壮筋骨,唯有如此才能使党真正跳出治乱兴衰的“历史周期率”,才能确保党在新征程中牢牢把握历史主动,始终成为引领国家和民族发展的中流砥柱,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创造新的荣光、新的辉煌。
栏目主编:王多
本文作者:丁倩
题图来源:上观题图
图片编辑:雍凯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jc/36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