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颠初期的表现 http://news.39.net/bjzkhbzy/171124/5871754.html

长城脚下南就水

作者:李振旭徐红玉图片:冯海菊出邢台市区,沿邢左公路西行,过路罗镇6公里,行驶到大岭口彩虹桥,左拐就进入了信都区白岸乡的南沟。新修的乡间公路沿南沟蜿蜒前行,两侧山峦起伏,满眼尽是绿树、野花和油绿的庄稼,鸟雀鸣叫枝头,松鼠在路边蹦跳出没,像是欢迎我们的到来,又像是故意为我们引路。

凤凰展翅寇锅垴

南沟的尽头就是我们一行要考察的南就水村,南就水村隶属信都区白岸乡,距离市中心约75公里处,全村有孙、冯、安、郝、任等十几个姓氏,口人。据村口石碑记载,明朝中期胡姓在此世居,因村庄坐落在南沟泉水边,故名南就水。后来,孙姓自南岗西迁来,冯姓于明末清初从大贾乡村迁至乔庄村,清朝末年,其中一支迁到南就水定居。几百年来,南就水村民就地取材,石块砌墙,规整石板盖顶,不规则石板铺地,红石街巷红石院,红石墙体红石顶,红石村落与周边的青葱植被相互映衬,彰显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魅力画卷。南就水古村背靠海拔米的寇锅垴,坐西面东,民居依山势而建,高低错落,街巷蜿蜒,相互联通。古村有四条巷子,三条为东西向,自西向东沿山坡向下铺展,中间有一条曲折的南北向巷子连通,最高处的上垴有几户人家居住,整体村落形如凤凰展翅,向阳起飞。古村东侧的溪流上有一座石桥,沟通古村与溪流东岸新民居之间的联系,也是村民去村东山场沟谷收获的必经之路。

南就水古村民居大院多为方正的四合院,五裹五结构,主房两层,厢房一层,木架起脊,主房一层住人,二层存放粮食,主屋门口旁边墙体设天地窖。一层房屋窗口为方直形,二层石楼正面窗口为上圆下方形,窗格有田子套、万字不到头、龟背纹等形状,装饰玉兰花、梅花、寿桃和芭蕉扇等图案,以阳刻手法为主,形象栩栩如生,表达了户主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窗口上部半圆形石券垒砌精细,精工细作,内圈用工整的红色石块垒砌,外边铺设大小一致的青石板,形成对比鲜明的两层弧线。弧形窗券与外围方正的墙体红石块对比鲜明,造型优美。二层楼房山墙顶部开设十字形通风口,有的还在通风口下增设圆形或方形小窗,以利于通风防潮。院落门洞有方直形,也有圆券形,门楣雕刻忍为高、乐善轩等字样,有的门洞对面安装木制屏风,以增加院落的私密性。

长城脚下古商道

南就水村地处太行深山区,村域内有高山、石柱、峡谷、溪流、沟边台地等地形地貌,寇锅脑、黑龙背、大寨、小寨、荆柴垴、鸡冠山等摩天岭山脉的山峰环列周边。山峰为红色石英岩,山体挺拔,石柱高耸,赤壁丹崖,雄伟险峻。山场植被丰茂,满目苍翠。青山绿树之中有五股山泉喷涌而出,泉水潺潺,流淌山涧,滋润着这块深山中的珍珠翠玉。山泉淙淙,常年流淌,无论旱涝流量恒定,顺石山河谷缓步汇流村前,向东北方向流入路罗川上游的白岸川。台地土层较厚,适宜农耕,村后山坡生长一棵北方少见的“百花茶树”,春夏之交,花朵盛开,色泽淡雅,芬芳弥漫。南就水东南方向与武安市交界,山岭上有修建于明嘉靖二十一年(年)的太行内长城,是明王朝为防止蒙古骑兵自山西高原东下骚扰中原而修筑。新中国建立之前,武安属于河南省彰德(安阳)府管辖。因此,十字岭和荆柴垴山垭间的贼盗岩长城关口为冀豫孔道,两省关隘。号称天下第九商帮的武安商人赶着驮队,翻越关口,进入南就水山谷,经南口、白岸、朱文坪、走马槽,到达山西境内松烟镇,继而远行和顺、榆次和太原,驮铃叮当,互通有无,沟通了晋冀豫三省的联系。世代南就水人借助这条商道的便利,可以买来武安的活水醋,卖出自己的核桃栗子药材等山货,有滋有味的享受山中岁月,欣赏大山深处的清风明月。然而,卢沟桥的枪炮声打破了南就水人平静的生活。

豺狼来了有猎枪

抗日战争爆发后,八路军东渡黄河,开赴抗日前线,刘伯承等率领一二九师将士创建了晋冀豫太行抗日根据地。南就水村地处晋冀豫抗日根据地的核心地带,村民义无反顾的投身到保家卫国、抗击侵略的斗争中。当时南就水村只有二三十户人家,六七十口人,村民视八路军为亲人,户户献粮,腾出房子给八路军居住和使用。年10月,八路军兵工部四所一分厂从山西黎城下赤峪村搬迁到南就水,设有铁匠铺、锻工车间、实验所等车间,生产设备有皮带床、车床、钻床,兵工厂的工人大部分是老红军和民兵,主要制造步枪子弹和六0炮弹,全厂日产枪弹两三百发。为了保证兵工厂的安全,南就水村沟前沟后的路口都有岗哨,由村里的民兵自卫队、妇救会、儿童团负责站岗放哨。兵工厂在此期间,八路军兵工部长刘鼎、一二九师师长刘伯承同志曾到村中视察,指导军工生产并主持召开学习整顿会议。年5月,日军对太行山根据地进行空前规模大扫荡,村中兵工厂提前得到情报,动员群众“空室清野”,组织工人和民兵,把机械设备和库存子弹运进山洞掩藏起来。5月15日日军发现本村有兵工厂迹象,逼迫村民说出八路军兵工厂转移地址,村民断然拒绝了敌人的要求。5月22日,日军火烧了村里一些房子;5月25日,日军抓住一些村民和民兵自卫队员,把几个人用刺刀挑下山;26日中午,日军把附近的辽县、武安和邢台县群众、民兵围攻到黑龙背悬崖边,再次逼问兵工厂和子弹下落,遭拒绝后残忍杀害多人,其中有本村46人,三户被杀绝,制造了惨无人道的“南就水惨案”。豺狼来了有猎枪,血债要用血来偿。南就水人掩埋好亲人,擦干泪水,青年人主动参加八路军,男女老幼同支前,英勇无畏机制灵活地打击敌人,终于迎来了抗日战争的胜利!

太行深处绘美景

解放后,村民结束了祖祖辈辈点煤油灯的历史,电灯照亮了山乡的夜空。村干部带领村民改河造田,兴修水利,封山育林,栽植板栗、核桃、橡子树、洋槐等树木百万棵,全村亩山场披上了绿装。为了便利和外界的联系,南就水村民不畏艰险,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在村党支部带领下,众志成城,矢志不渝,发扬“愚公移山”精神,用铁锨、羊镐和火药,依靠肩挑背扛、相对原始的劳作方式,花费了十二年时间,终于在年10月开通了一个米长的隧道,打开了通往外界的道路。从此南就水村跨入了崭新的发展阶段,栗子核桃运出了山村,村民生活有了显著提高。

漫步南就水的古街古巷,手摸留存历史温度的石磨、石碾、石臼等传统的生活用具,瞻仰八路军兵工厂战士的生产生活遗迹,对英雄先烈和历经磨难而奋发有为的南就水人肃然起敬。抬头,正好望见农户房顶用红色岩石搭建的“土蜂”蜂箱,蜜蜂进进出出忙着酿造百花蜜,正如南就水人用他们勤劳的双手去创造自己的幸福生活。

南就水村不但有壮丽的山河,红色的历史,还具有历经长期艰苦奋斗营造的良好生态。今天的南就水环境清幽,山顶坡地有橡树、檞树、山榆、山桃等余种植物,植被覆盖率达98%以上,树林栖息野猪、狍、树豪、獾、山鸡、猫头鹰、喜鹊等48种野生动物,生长何首乌、丹参、黄芪、桔梗等56种中草药,家家户户可以吃到山野菜、黄菜、豆沫饭等山乡特色小吃。南就水村正紧跟时代步伐,致力挖掘传统村落文化和红色文化,发展农家乐和乡村民宿,在太行深处绘制一幅乡村振兴的生活美景。

部分图片来自互联网,侵权请联系删除。

-END-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jc/35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