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国,女娲补天的神话家喻户晓。女娲是中华民族的共同人文始祖、华夏母亲、中华女神。女娲文化绵延中国近五千年,并广泛在中原大地流传,与其多种植根于民间的流传形式息息相关。女娲在各地多有纪念性遗存,关于传说其出生地、陵墓,以及后世民间纪念祖庙的历史地理记录,分布地域辽阔。
近年来,名人故里之争愈演愈烈,出现了“伏羲东奔西走,皇帝到处安家,女娲遍地开花,诸葛四处显灵”的怪现象。历史旅游文化助推地方经济发展,是这些故里之争的重要“推手”。就女娲故里而言,比较有名有河北涉县的娲皇宫、山西晋城泽州娲皇窟、湖北竹山宝丰镇女娲山、陕西平利女娲庙、河南西华的“女娲城”、甘肃秦安的“娲皇故里”等。
一、河北涉县故里说
河北涉县蜗皇宫是我国规模最大、肇建时间最早、影响地域最广的奉祀中华始祖女娲的朝拜圣地,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涉县“女蜗祭典”己被国务院列入“中国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河北作为“女娟故里”己成定局。
涉县位于河北省西南部,太行山东麓,晋冀豫三省七县(市)交界处,隶属邯郸市,总面积平方公里。涉县皇宫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为祭祀始祖女的主要场所。蜗皇宫位于河北省涉县城西北十多公里处的风山上,因古代神话故事中的的女娲炼石补天于此而得名。娲星宫始建于北齐天宝(公元-)年间,为文宣皇帝(高洋)所建,至今已有年历史。该建筑始建占地面积亩,有古建筑间,北齐石窟3个,北齐摩崖刻经6部,集古建、石窟、石刻、石造像于一体,是我国规模最大、肇建时间最早、影响地域最广的奉祀中华始祖女娲的朝拜圣地。其主体建筑依崖而建,巧夺天工,被古建专家誉为“河北省古建筑十大奇观之一”,素有”活楼”、“吊庙”之美称。每年农历三月初一至十五为民间传说中女娲神诞日,民间祭祀场面盛大,宏伟壮观,堪称一绝,女娲祭典”现己被国务院列入“中国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涉县也因其深厚的女娲文化而被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命名为中国女娲文化之乡”,并在涉县成立了“中国女娲文化研究中心”。
二、山西长治故里说
山西晋城市泽州县浮山有女娲故里遗址,相传女娲曾在此“补天”。盘古开天,女娲抟土。根据史籍记载及史学各界人士的考察论证,人类始祖女娲的发祥地位于太行南端泽州县金村镇东南的浮山。晋城泽州“女娲补天”遗址,位于城东10公里的金村镇的浮山的山腰。这是一个天然形成的石洞,洞高约5米,宽约3米,深约4米。一进洞门,可见洞顶左侧有一条宽约20公分的巨大裂缝,深不可测,似乎要通往“天外”。细看正前方的洞顶,也有一条宽约10公分的水平裂缝,横亘东西,举世无双的“”女娲氏炼石处”的巨型古石刻,可见一巨石壁上。《大清一统志》、《泽州府志》、《风台县志》等地理、方志典籍,一致记载了这里曾是女娲补天处”,都有“娲皇窟”,又称“翁婆头”的记载。浮山有海上浮石、云浮山移之意。浮山脚下的桐村,每年3月18日都会举行女娲的祭祀活动。
三、湖北竹山故里说
湖北十堰市竹山县田家坝是古庸国都城所在地。庸,古国名,曾随同周武王灭商。春秋时,是巴、秦、楚三国间较大的国家。建都上庸(今湖北省竹山县西南)。公元前年,为楚所灭。史籍记录:先祖伏羲、女娲抟土造人、炼石补天的地方,就在古庸国女娲山。可以说,十堰市竹山县女娲山也是女娲故里。在竹山县宝丰镇南,有一座女娲山。据《山海经》、《康熙字典》记载,女娲曾在此炼石补天,宝丰镇尚存有《女娲炼石补天天真》石碑。《史记五帝纪》载:女娲炼五色石补天,又女娲山在郧阳竹山县西相传炼石补天处。此后的年、年、年、年,竹山在该县宝丰镇女娲山风景区连续举办了四届“女娲文化节”,公祭“华夏始祖、东方圣母”女娲。近几年来,竹山县大力发掘女娲文化资源,聚力推动经济发展,引起国内外女娲文化研究专家高度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jc/21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