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名人多佩剑,他们的佩剑有时已经脱离了防身的用途,更是身份的象征,代表着一种重要的礼仪。
或是记载于古籍书中,或是记载于上古传说的古代名剑自有一个排行榜。
轩辕、湛卢、赤霄、太阿、七星龙渊、干将、莫邪、鱼肠、纯钧、承影位居十大名剑之列,每一把宝剑都有一段故事,或可歌可泣、或缠绵悱恻。
而在太行山出土的这把宝剑虽然没有位列十大宝剑之一,也同样是古代名仕的佩剑,这把古剑的背后自有一段翩翩君子、名士无双的佳话。
一次意外挖掘,古剑重现天日
然而,年8月中很平凡的一天,一次跟考古工作毫不相关的意外挖掘工作,让考古学家和史学家搁置已久的对“季子剑”的研究得以再次启动。
这是一个晴空万里的日子,太行山脚下的榆社县有很多烧砖厂,这里的土质很好,烧制出来的砖瓦质量很过关。
县城东北处的三角坪是烧砖工人经常取土的地方,取土小分队顶着烈日出发取土,一行人来到三角坪,开始了他们日复一日的工作。
就在大家背顶烈日、辛勤工作的时候,所有人的注意力都被一声惊呼吸引了。“呀!你们都来看!这是什么?我挖到了一个宝贝!”
工人们随后围了过来,七嘴八舌的讨论这个泛着金属光泽的长条“铁器”,“是一把剑吧!”“这看着不像铁剑,不太长呢!是匕首。”
“铁生锈了都是这样的,要是匕首,这也太大了吧!”“该不会是凶器吧,埋得这么深!”大家你一言我一语猜测着这个不明物体的来历,也把它一并带了回去。
三角坪是春秋战国时的墓地,而近二十年里,在山西先后出土了两件吴国错金鸟书“王子于之用”戈和的一件吴王光剑。
古剑上交国家,真身再现人前
但是,本着科学研究要严谨的态度,专家们保持着冷静的态度前往确认。
赶到现场的专家组经过初步的清理坚定,这确实是一把青铜剑,基于出土位置的考量很可能是一把春秋战国时期的青铜剑,非常有考古价值。
“发现这把剑的是我们的一个工人老韩,刚才我们合计了一下,这东西留在我们这没用,还是把它上交给国家,你们想怎么研究就怎么研究,我们就当为国家做贡献了!”
那个年代,大家普遍还抽着自卷的旱烟,一整条烟是很贵重的谢礼!
这确实是一把古制的青铜剑,这把剑保存的较为完整,剑刃锐利,并没有因为岁月的侵蚀改变太大的样貌。
这一点让专家们更是兴奋,因为这样意味着这把剑的主人及其背后的故事就可以清楚的得到答案,而且,看形制这确实是春秋战国时期的青铜剑。
古剑原是名剑,引出名人故事
这是一把名副其实的季子剑,为专家们对吴国青铜器的研究,提供了一件断代标准器,更为解决史籍记载中吴、越王名的问题指点出了明确方向,而且对晋、吴两国关系的研究也做出了贡献。
典故“季子挂剑”,尽显君子风度
季子剑的出土不仅对春秋战国历史的研究作出了不小的贡献,也再一次把“季子挂剑”的成语典故拉到了眼前。这是一则关于友谊、诚信的故事。
季札受吴王之命出使各国,在路过徐国时受到了徐国国君的盛情款待。两人相处时,徐国国君总是看着季子的佩剑两眼放光,明眼人都看得出来,国君这是看上了季子的佩剑。
可是出于一国之君的矜持和对待来使的礼貌,徐国国君并没有出言索取季子的佩剑。
当然,季子也看出了徐国国君的心意,有感于徐国国君的善解人意,更是出于佩剑出使各国的礼仪,季子并没有捅破这层窗户纸。
但是,季子心心念念着徐国国君的心意,想在回国的路上再次经过徐国,将佩剑赠送给徐国国君。可惜天不假年,在季子从徐国离开不久,徐国国君就薨逝了。
返回徐国的季子只看到了徐国国君的墓地,身处徐国国君墓前,季子悲恸大哭,遗憾于未能满足徐国国君的心愿,但也无从弥补。
想来想去,季子解下佩剑,挂在徐国国君的墓前,以示对其的哀悼,也算完成了徐国国君的心愿。
如此对待友情至纯至真,言出必行的季子深受徐国人的爱戴,也把为君子一诺千金的故事流传至今。至今为止,这把在三角坪出土的季子剑收藏在榆社化石博物馆之内。
专家们打开了它尘封千年的秘密,为春秋战国时期的历史研究作出了巨大贡献。
而后,季子剑完成了第一阶段的使命,开始了它下一个使命,静静地躺在博物馆里供人们观赏,让人们了解那个时代青铜器的高超技艺和隐藏在剑后的动人故事。
结语
司马迁《史记·晋世家》。
本文内容及图片全部转载自网络,不代表本平台立场,仅供读者参考,著作权属归原创者所有。我们分享此文出于传播更多资讯之目的。如有侵权,请“后台留言”联系我们进行删除,谢谢!
请转发到您的朋友圈让更多的人阅读到此文章!
感觉不错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jc/1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