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白癜风的中药有哪些 http://m.39.net/baidianfeng/a_4275471.html

修文县龙场镇,沿着栖凤路一排老房子走不到百米再右转,周围鸟语花香,枝繁叶茂的树下,91岁的刘钦向老人穿着一身蓝色布服,正在房前忙着照料他的花草。

退休多年来,老人帮助群众在周边修起了沥青路、架起了致富桥,但是老人说这些没什么好讲的,都是应该做的,群众满意就好。

回望刘钦向的一生,从14岁参军,到上太行山开始抗战生涯,挺进大别山,再至前往海南镇守边防,跟着共产党走是他始终不变的信仰,这些经历也成为他最宝贵的记忆。在退休之后,老人坚持着革命精神,退而不休、助人为乐,先后获得全省老有所为奉献奖等荣誉称号,入选感动贵阳人物、感动修文人物。

尽管照片已经泛黄,但历史不会褪色。跟随着老人的回忆,一段峥嵘岁月由此开启。

年春

跋涉两天为参军

我出生在河南密县大槐镇南湾村,密县也就是今天的新密市。

那时,时局动荡,雪上加霜的是,河南境内灾害频发,水灾、旱灾、虫灾不断,粮食歉收,每家的生活都很苦。我们家本来就很穷,一家七口人住的房子不到10平方米,父母身体不好,还欠了不少外债,所以我是饿着肚子长大的。

年,我14岁。那一年的春天,我们村里饥荒更加严重,仅有的一点粮食根本不够吃。就在这时,我听见村里一些比我大几岁的哥哥在商量要去参加八路军,我决定跟着去,但没敢告诉家里人。

一个晚上,我什么都没带,偷偷摸摸跑出家,跟着一群哥哥离开了家乡。后来,我隐约听说带头的是一个叫冯玉浩的人,我猜测他可能是地下党,来我们村里做动员工作的。

我家距离黄河不远。出来以后,我们朝着太行山的方向,先是坐船,然后又进入森林,差不多走了两天,最后终于在太行山区里一个叫王武的密林里找到了八路军,告诉他们我们想参军。

那时,我在这群人里面年龄最小,身材也最矮、最瘦。接待我们的八路军看见我瘦弱,开玩笑地说我扛不动枪、打不到鬼子。我担心他们不要我参军,就谎报了自己年龄,说自己已经16岁,虽然个子小,但力气不小。八路军见我下定决心,便同意我参军。之后,我被带进太行军区18团政治处,开始打游击的日子。

年—年

太行山上打游击

太行山区是当时重要的一片敌后抗日根据地,在这里,八路军展开了全面的游击战争。不过我们的生活也很苦。打鬼子时,我们经常几天不能睡觉,就算休息,衣服鞋子不脱,枪弹不离身。尤其是冬天,为了不被鬼子发现,我们不生火,饿了就只能吃野果、野菜,有时树皮也吃。

在我到太行山之前,日军曾经入侵过太行山腹地,当地很多村子被摧毁,许多牲畜、粮食被抢走,村民对日军是深恶痛绝,对我们则非常支持和欢迎。有几次,我和战友们饿得实在受不了,晚上悄悄下山找吃的,村民们看见是八路军,都会把家里的包谷、窝窝头分给我们。

就这样,我们在太行山上打了两年游击,年,抗日战争胜利后,我们转入大别山。

年—年

挺进大别山

年,在大别山上,我们收到消息,说是一个叫马歇尔的美国将军从中调和,战争很快就可以结束。大家都很高兴,但是没想到的是,国民党已经安排了36万大军包围我们。上级立即展开部署,兵分三路进行突围,我所在的这一支部队向四川方向行军。

行军到一条河边时,遇到端午涨水,没法过河。在国民党军包围下,我与部队走散了。我四处寻找部队,一直找到晚上,在河边遇到一位指导员模样的八路军。我俩结伴沿河岸走了一夜。第二天,天刚蒙蒙亮,空中传来呜呜声———国民党的飞机来了。我俩赶紧隐蔽到芦苇丛里。

没多久,支援我们的部队到了,与国民党军队展开了激战。最终,国民党军队被赶跑,我们也因此得救,在河南进行整顿,还发展了一个分区。

年,根据中央部署,我们再次进入大别山。当时我是部队里的通讯员,一路上,我跑在前方,拿起喇叭,搭起台子,告诉当地群众:各位父老乡亲请注意,刘邓大军马上就要来了。大家听到这个消息,满心欢喜。

大别山是军事要地,国民党在周边筑起了三道防线,我这个通信员除了要进村通知父老乡亲以外,还承担找老乡带路的任务。在我们的动员下,有许多村民还加入了我们的队伍。

在解放战争胜利后,我先后被调到汉口高炮步校、海南边防团工作。年,我回过一次老家,这也是我离开家乡后第一次回乡。家乡人见我穿着军装,都非常高兴,有的乡亲还让我帮忙调解家庭矛盾,这让我感受到了人民对共产党的信任。

年—年

退休之后修路架桥

离开部队,我转业来到了贵州,先后在桐梓县、修文县工作。年6月,我正式退休。虽然离开了工作岗位,但我觉得还是应该尽自己的力量为社会做一些事。

年,我发现龙场镇沙溪村不少学生去县城读书时,为了减少路上的时间,经常走一条林间小道。这条小道平日里勉强能走,一遇到雨雪天气,行走困难。

我已退休,平时也没事,就想给学生把这条路修一修。说干就干,拿起锄头,先把路面刨平,前前后后,大概20年。这条路成了一条毛路,长2.5公里、宽4.5米。

成了毛路,有车辆开始从这条道上驶过,但路面不宽,错车不便,于是我去周边水泥厂协调了几十吨水泥,发动当地群众捐钱出力,一起把路面加宽,大家也都支持我,还挖了排水沟、安装了路灯。年,在县农投公司等部门的支持下,这条路铺上了沥青。

年,我去了一趟沙溪村。宽50米的修文河穿村而过,河水湍急,平时村民踩着石头过河,如遇涨水,只能望河兴叹。我觉得很不方便,想在这里修一座桥。

要修桥的第一个问题就是钱。我找到以往的老同志,向他们宣传修桥的重要性,号召大家捐钱,然后我又去县里的财政局、工商局商量,就这样,单位出点、个人捐点,我筹到了6万多元钱。

修桥花了5个月时间,我把身边离退休的同志召集了起来,大家组建了筹资修建组,我是组长兼工程指挥长,这件事是我发起来的,也该由我来负责。

年桥建成,长50米、高8米,还能过车,大家欣喜若狂,沙溪村村民为此办了一个通车仪式。

经历过以往的艰苦岁月,我知道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共产党教会了我为人民服务,我也希望自己做的事能让群众满意。

王杰

张晨

编辑柴潇蕾/编审李枫/签发黄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jc/14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