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刘畅建筑史学刊
本文选择三座同样是面阔三间、进深三间,铺作层布局和形式亦几乎完全相同,两两相距约略百公里的11世纪木结构实例——高平开化寺大殿、晋城青莲寺大殿和平顺龙门寺大殿为研究对象,尝试通过平面、屋架、斗栱设计形式和尺度分析,探讨当时可能存在的不同匠作门派,并在更为广阔的历史地理角度上分析不同匠作传承的渊源。
算法基因:
晋东南三座木结构尺度设计对比研究
刘畅
随着山西地区早期建筑保护项目的开展,关于山西——尤其是晋东南地区木结构的专题研究也得到了日益重视和不断深入。研究视野和方法也从20世纪60年代以来古建专家的浏览介绍、年之前地方文物保护机构的测绘和保养,发展到近期的专门化、精细化的测绘工作,以及大规模的保护实践项目。在此背景下,笔者也曾经配合国家项目针对晋东南地区木构个案开展过一些讨论,而今希望能够在深度解读有限样本的基础上尝试展开一点粗浅的对比分析。本文所采撷的三个案例分别是高平开化寺大殿、晋城青莲寺大殿和平顺龙门寺大殿(图1)。三者均面阔三间、进深三间,屋顶形式、铺作层布局和形式亦几乎完全相同,两两相距约略百公里。然而以“分析建筑史”的角度考察,三座大殿的大木尺度设计和几何设计则是鲜明而不同的。
图1三座大殿外景
历史地理背景
晋东南地区保留大量宋辽金时期木构遗存这一建筑现象是否能够带给我们对于那个时代整体建筑面貌的启发呢?地域性建筑特征是否反映了王朝其他地域——尤其是以首都地区为代表的各个核心文化区——之建筑特征?在深入咀嚼个案的同时,抬头喘息扫视时空当是必要的。于是,需要梳理一下笼罩在建筑上空的那些似乎过于丰富的、同时难以勾连的历史地理信息。
山西境内东有太行山,西有吕梁山,大致呈并列南北走向,太行山更是位于河北平原和山西高原之间,绵延千里,峰岭叠嶂,沟壑纵横,是山西与中原地区的重要地理分界线。复有汾河自北向南,形成山西中南谷地,以及由南而北之沁河、丹河、漳河、滹沱河、唐河、桑干河等形成几条穿越太行山的峡谷,出山西抵达周边地区。于是,那些因山水系统而天成,因历史人文而通达的省内、晋冀、晋豫联系路径,便成为考察山西地方文化与宋辽以降的核心区域文化之间关系的重要线索。就此,很多追溯文化交流历史的学者往往注意到历代的山口要道,如“太行八陉”,或河流及其流域,如浊漳河故道,或综合隘口与河谷及其交通史,并开展讨论。
首先应当注意的是山西省内交通。现今联络大同、太原、临汾侯马之以桑干河-汾河为主的多条河谷盆地是省内交通干线;进而跨山逾川沟通太原至长治、晋城一线,及侯马、翼城、晋城一线。比起翻越太行山而言,省内交通相对平易,仅有通往上党地区的道路略为阻隔。
再有便是通达于周边各地的联络线。代表性的是“太行八陉”。此说为晋郭缘生《述记征》所载:“太行山首始于河内,北至幽州,凡有八陉”,并说明“是山凡中断皆曰陉”。八陉分别为:
(1)轵关陉,轵为战国魏城;轵关陉在济源县西十一华里,形势险峻,自古为用兵之地;
(2)太行陉,在今河南省沁阳县西北三十五华里;沿陉北上太行,在山西省晋城之南的太行山麓,有关名“太行关”;沿陉南下,可抵虎牢关;
(3)白陉,在河南辉县西五十华里处,现存完整的古马古道,经此陉可南渡黄河,东至大名,北抵安阳、邯郸;
(4)滏口陉,在今河北省武安县之南和磁县之间的滏山,沟通山西与河南安阳、河北邯郸;
(5)井陉,又称土门关,在今河北省井陉县的井陉山;
(6)飞狐陉,位于今河北省涞源县北和蔚县之南,进逼幽、燕之地;
(7)蒲阴陉,在今河北省易县西紫荆岭上。山岭有关隘,宋时称金陂关,元、明以来始称紫荆关,是达山西大同的军事要隘;
(8)军都陉,在今北京市昌平县西北之居庸山,是出燕入晋北关联塞外的咽喉之路。
由于北魏郦道元曾经多次引用《述征记》但并未提到太行八陉,在明代的《徐霞客游记》中也找不到关于太行八陉的记述,于是一些学者认为“太行八陉”长期以来大体只是一个书本上的“学术”概念。直到明末清初,顾炎武、顾祖禹、戴震、段玉裁等人方有针对性的研究和考据。对于本文所讨论的高平、晋城和平顺的三处遗产地,涉及到八陉中的三陉(图2)——太行陉、白陉、滏口陉——为连接晋东南与河北、河南的主要交通路线,分别沟通晋城和沁阳、陵川和辉县、潞城和磁县,后者更有襄国道、潞川道、滏口陉道之选择。
图2“太行八陉”地理位置示意图
山西交通框架定型古远,魏晋以降,战争和移民事件愈甚。与中原地区相比,无论从军事角度理解其地理优势,还是从民生角度考察其耕地条件,山西地区屡屡扮演着移民目的地和出发地的角色,因此成为文化标本的富集地区。总体而言,整理历史地理背景之下的古代交通状况,可以为梳理匠作流传情况搭建线路梗概,可以沿着线路及其结点考察建筑做法、形制形式、设计思路、匠作诀窍之异同。
寺院规模与大殿平面设计
高平开化寺、晋城青莲寺和平顺龙门寺三座寺庙在中国佛教史上均占有一席之地,虽位处深山,但规模绝非简略。尽管如此,由于三座寺庙建筑所在山地环境,各寺基址规模与大殿平面规模之间存在制约条件;这些条件进而也会直接影响到大殿木结构的尺度设计。换言之,大殿营造之始,主持工程的大木匠需要针对当时的地段限制进行设计,开间几何、进深几何、出檐几何等问题都是需要特别斟酌的。
1
开化寺
开化寺的营造历史不见于《同治县志》,但是寺内现存的大木结构与室内壁画、佛教彩画则受到当今学术界的极大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hl/97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