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看白癜风疗效好专科 https://m.39.net/disease/a_u6j1j6c.html
#冬日冰雪漫游季#邢台市信都区西黄村镇寺北坡村地处太行山余脉,南望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天梯山,东接东牛庄,西近川口湖,北靠杏尖山,年全国十大最美农村公路抗大路和邢台市母亲河七里河从村前蜿蜒而过。村旁古柏森森,四周山环水绕,是一处山清水秀、空气清新的游玩好去处。

据记载,明永乐二年(公元年)村落先民由山西省洪洞县迁来此地立庄。因当时此地有一寺庙,村落建在寺的北面坡地上,故以寺院和地形、方位命名为寺北坡村,魏姓为村中大姓。

进入村庄须爬坡而上。抗大路旁的进村路口建有凉亭和醒目的村名标识。上坡后有较为宽阔平整的广场可停车。村庄依山而建,民居高低错落,街巷因形就势。如果您是首次进村,肯定会有一种走迷宫的感觉。

村落中较为古老的民居多采用就地取材的青石或红砂岩石建造。房屋建造前,先将石块雕琢成棱角分明、四面平整的材料备用。建造时,工匠们以高超的建造技艺将一块块薄厚均匀、长短不一的石材用白灰粘结缝隙、垒砌成墙。由石材建造的墙体必须保证立面平整、边角成线、层高水平。

阁(皋)门是冀南太行山区村落常见的建筑。在古代,阁门是进出村落的必经之路,也是守护村落安全的寨门,相当于一座城池的城门。寺北坡村的阁门一侧依山而建,一侧是高大的围墙。阁门内侧有台阶通往阁顶。

寺北坡村的阁门时间年代不得而知,但阁门拱券内的沧桑之感和年代气息让人有种穿越时空触碰历史的错觉。穿过阁门,便走进了村庄的内部,迎面是供奉一揽子神仙的全神殿。设立全神殿倒是一种方便简约的供奉模式,不用各立门户,朝拜时村民也不用东奔西跑,可为节省人力物力财力。

在诸多以红砂岩为主色调的村落古老民居中,有几座灰色青石构建的高门大院显得很是豪华气派。寺北坡村的门楼和窗户能有其他传统村落那么考究,但街门的构造和门墩石工艺同样精工细作。

主街右拐通往村委会的路上,有几株古老的柏树和数通散落的古碑。古柏主干遒劲,树冠庞大,用自己岁月的年轮记忆着村庄的历史变迁,用自己伸展的树冠荫护着一方子民。它们好像是村落先民留给后人的历史见证,更像是留给后人的一笔宝贵财富。

前几年到村中开展金融下乡服务时,曾见过最少三通或躺或立的古碑。时过境迁,不知道是被积雪遮盖还是已经另立他处,这次故地重游仓促间只见到了街边树立着的其中的两通,分别为大清道光年间和中华民国时期碑刻。其中道光年间碑文大意为乾隆年间始建官房等。

主街左拐可见落差较为明显的民居上下布局。高低错落有致的民居形成鲜明的层次感,房屋沿着山坡和河谷因形就势排列有序,河谷两侧中间有石桥连通。历史上的村南寺院应为毁于水患,现在只见村庄不见寺,村名仍为寺北坡。

积雪尚未消融,迎面尚有寒风,在村庄开阔处环顾,可见周围群山连绵,山上松柏葱茏。因寺北坡村石灰岩矿产资源丰富,上世纪九十年代,当地群众“靠山吃山”,矿产资源粗放式开采,导致渣堆遍地,残崖断壁丛生,采坑遍布,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实施矿山修复综合治理后,寺北坡村的山场,一层层种植松柏的台阶似梯田般盘绕在山间,绿意萦绕,充满生机。

邢台市信都区西黄村镇寺北坡村是抗大路旁的一个古老村落,明代永乐二年立庄,历史悠久,风景秀美,交通便利。附近可登山,可戏水,是一处近郊山水田园。在这里你可以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起乡愁。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hl/90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