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块儿冰凉快一下吧
王五点
文
豫记
近日
河南持续多日高温
人们享(备)受(受)盛(煎)夏(熬)的同时
无比怀念雨神
萧敬腾
雨神!大河南需要你
然而
在降温只能求下雨的大河南
林州的山沟沟里
有个地方亮了
别的地方正挥汗如雨呢
这里居然滴水成冰!
这个地方
便是林州的“冰冰背”
冰冰背?
一听就知道是个有故事的好地方!
跟我来
洞内冰雪奇观
纯天然
冰冰背
位于林州市石板岩乡韩家洼村村西处
之所以叫这么个名儿
一是因为这里处于山的阴坡上
二来因为这个地方“冬夏颠倒”
爱我,你怕了吗?
但凡见识过的人,无不称奇
平日里
倒也看不出这个地方有啥奇怪之处
无非就是
其他山沟沟里的花蝴蝶小蜜蜂这里都没有
而这里有的
是只在东北和俄罗斯等寒冷地带生长的
白桦树和漆树!
这些差别
上学没好好学习的人是看不出来的
可冰冰背一旦下暴雨
那差别可就一目了然了
暴雨过后
好家伙
景都不用布都能直接拍西游记
满山烟雾缭绕
怪石嶙峋
林木丰茂,郁郁葱葱
整座大山透着股神秘
神秘的冰冰背
能有多神秘?
对于祖辈便定居这里的人来说
这座大山何止神秘!
“俺们村儿没人敢在这儿放羊
不然
地缝儿里光往外蹦冰凌
打一下生疼”
“俺奶说
那山洞口的冰凌柱不能榷
要不就要下冰雹砸坏庄稼”
在还没有科学作解释时
这种现象
在这座小山村
曾几何时被当成“怪力乱神”综合体
冰冰背景区
这还只是夏天
要是在冬天
更让人开眼
冰冰背的冬天
就是一个假春天!
他处寒冬腊月
这里温暖和煦
山体附近的植物
在这春天的假象下
抽枝发芽
洞内岩壁的石缝
透出温泉般的细流
就连过去生活在附近的山民
由于经济条件不好
都会跑到山上来过冬
这倒好
还省下一笔暖气费!
然而,更气人的是
林州不仅一处酱紫的地方哦
就在距冰冰背仅十公里的太极山
有着同样的现象
夏日冰雪奇观
纯天然
由于冬夏颠倒
秋天,山上的植被都比他处的晚熟
别处柿子早已丰收
太极山的却还如青瓜蛋子
冬天
山体附近桃花朵朵开
过去人们在此处干活
口渴了直接嚼块儿冰完事儿
方便痛快
洞内冰雪奇观
由于“冬时夏令颠倒颠”
同冰冰背一样
这里亦被人封为避暑胜地
今天这些地方已被开发成景区
与过去原始环境相比
多多少少有些不同
尽管如此
让你感受何为“天寒地冻”
还是问题不大
冰冰背和太极山很多山洞均被冰雪覆盖
仅冰冰背一处就有约15个篮球场大的结冰区
冰花、冰柱、冰凌、冰球、冰锥
简直让人一秒钟
蹿到南半球呀
来呀~快活呀~
山洞门口就有出租军大衣的摊位
有人逞强
穿着短袖进去
撑上十分钟
我敬你是条汉子!
然而
对于很多有上进心的吃瓜群众
不仅想看景
更想知道
这种奇观背后的原因是什么
解释来了
近年来
很多专家学者
轮番上阵前来考察
然而
到今天为止
也没人给个确定的结论
洞内冰雪奇观
纯天然
虽然没有结论
但专家对这件事情还是抱以十分的热心呀
上个世纪九十年代
我省地矿局地球物理勘察队
到韩家洼村做调查
“队长队长,我们这山沟沟里有个地方可神奇啦!”
“神马?带我去!”
大家通过村民得知此处奇特的地质现象
通过探测
得知这里地质深处
有直径大约为10米的溶洞
并且
山洞底下有冰块!
然而,大家疑问了
这里山沟沟
既不挨河也不临海
那么大的冰块儿
哪来的?
据专家猜测
冰块源于longlongago~
冰川运动时期
冰块滑落至此
后经地壳运动
冰块被覆盖在冰冰背附近的一个封闭环境中
于是,保存至今
冰块儿的发现
对于人们探究“冰冰背”背后的秘密
十分重要
而后
专家对冰冰背所做出的所有解释
基本都是基于这块儿冰块的存在
千古之谜大揭秘!
以下是来自文科生的无奈:
额……
我就给大家罗列几个我看的懂的专家所言吧
专家一:somebody
年造访韩家洼村的
河南省地矿局地球物理勘察队的一位工程师
这位专家认为冰冰背的异常气候
符合“冰箱原理”
冰冰背地壳深部的高密度气体上升
在地表密度降低后吸热
从而导致制冷
而冰冰背地区
是个天然巨大的制冷源
然而
专家并未给人解释
为什么这里“冬季如春”
专家二:李刚
河南省地矿局地球物理勘探队的队长助理
副总工程师
李认为冰冰背的异常气候
与地下保温层的冷热交替、自我循环有关
岩石和地面下通常会有一个保温层
保温层下,热交换无法进行
而在保温层内,热交换则可以不断进行
保温层就像一个热量自我循环的空间
而冰冰背的保温层近有米厚
足够冷热能量自我循环
夏季天气炎热,地表热空气通过冰洞进入保温层
冰块开始融化
导致保温层温度降低形成冷气
通过洞隙上升到洞口结冰
冬季则因为冷空气进入
夏季被融化的冰水开始结冰释放热量
所以在洞口就感觉到热气
哇噢~
专家三:陈诗才
中国科学院洞穴研究所原所长
陈认为
冰冰背地层下有个制冷源
使洞内夏季气温较低
形成局部高气压
洞外温度较高
形成低气压
空气从高气压向低气压流动
使得地下冷源不断的输送冷气给山洞
使山洞温度保持在零度左右
至于为什么冬季如春
陈教授没说!
没说!
说!
专家四:章秉辰
河南省地质调查院高级工程师
章认为
李认为冰冰背的异常气候
是因为“烟囱原理”
冰冰背海拔较高
与附近沟谷最低处高差较大
区内岩层深厚,多为石英砂岩
与周围断裂的山体形成
类似“烟囱”的构造
夏季地面温度较高,气压较低
烟囱效应较强
冲出“烟囱口”的气体就越膨胀
根据热力学第一定律
其便需要吸收更多的热量
从而造成地表温度下降
导致结冰
冬季地表气压高于“烟囱口”气压
洞内气体靠消耗内能
向外扩散
造成地表温度升高
你看懂了吗?
反正我没懂
……
当然,还有很多专家也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但至今为止
提出猜想的专家很多
但却没有专家敢为此下结论
真相到底如何
也许仍是一个被深埋山底的秘密
END
文末彩蛋:
翻阅论文,以下是专家试图解释冰冰背背后原理时
所作之图
或
所用的公式
感受到我内心的崩溃了吗?
逼(我)死(真)文(的)科(尽)生(力)吧(了)
K.O.
(图片来源于网络)
推荐阅读
封丘人刘国梁传:我就是那个不懂球的胖子
退休记者闫化庄:我要为这群走向死亡的鸡抱不平!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hl/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