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行山/河北/涞水
夏天,颠簸的车轮子在太行山里穿越3个小时了,还没停下,目的:寻找攀登太行峰顶“白草畔”的宿营地。
在暮色的山路上,大家不明白为什么路过那么多村镇不住下来,还要在这样窄小的山路上向更深的山里行进。终于在一处山村落脚,向导说这儿是攀登太行峰顶白草畔最近的地方。
我国地形从海平面到世界屋脊,西高东低,青藏高原为第一高原区,云贵高原,黄土高原,蒙古高原为第二高原区,再下一个梯台就是华北平原。太行山就是第二高原的台地边沿,所以太行山自南向北,东部边沿陡然垂直下跌,如天门耸立,成就了太行山无数峡谷和高峰,这白草畔就是其中最北部的高峰。
住在太行山深深的峡谷里,一夜泉水叮咚。早早起床向山顶进发,后来才知道,因为山太高,乘坐两程索道才能到达山顶,凭我们的体力,根本无法全程攀登。我们就是选择乘坐索道,其中也要攀登将近2个小时的山路,也并非易事。只能选择攀登和索道相结合。
山路上宋老师觉得吃力,就找一根木棍做拐杖,李老师不时地停下喘息。
路边大树笼罩,森林主要是白桦林,还有红桦林、野核桃林、橡树林。密林中,沿途有几处山亭坐落高险处,每每坐在木亭里小憩,都会胸襟万里,但是不能久留,必须继续登攀。
沿途尤以山腰“风动石”最为蹊跷,一座5米高的圆形巨石立于险坡之上,只有千分之几的面积着地,似乎用手指一点就会滚下山去。我用尽力气朝山下推,纹丝不动。“你替我拿包,我再推一次”我把包交给王老师。也不知道真推下去,景区是罚我还是奖励我。想多了,结果就不用说了,我就是把早晨吃的饭都用上,也只能博得那巨石暗暗一笑。
白草畔被开发成景区不仅是因为峰顶草甸,更因为从山脚一直到峰顶幽深的森林。全覆盖的森林是里太行山少有的景象。
其中尤以白桦林最有诗情画意,走在白桦林里,洁白的白桦树亭亭玉立,密集地拥挤在一起,和高高绿色的树冠相映衬,给人一片晴朗明快的心情,甚至忍不住去抚摸那光滑的树身。蹲下身子向深处看去,静静的白桦林无边无际,没有砍伐过的痕迹。
再上升一个高度,还出现了红桦林,从未听说过红桦林,暗红色的树身,翻卷起层层薄皮,让人想起好吃的面包和巧克力,又给攀登者一片温柔的心境。前面,有人就在这桦树林里荡起秋千,飘飘红裙在空中飘飞,笑声打破了桦树林的幽静。怎么就像童话一样呢,那设置秋千的人,怎么这么会制造浪漫呢。
高空索道掠过这神秘森林,向上缓缓滑升,一会云雾弥漫,一会晴天朗日,几十分钟就让你经过不同的季节。
许是有意让游人慢慢体会森林高空的感觉,行进20分钟了还看不到峰顶。索道吊箱进入空中云海,整个世界都是浓雾,什么也看不见,如同进入暗夜,有些恐怖。我们钻出云雾之后就是晴天朗日了,因为进入了云彩之上。回头望,索道下云海翻卷,烽烟四起,一座座山峰隐现的云海里,如同大海里的岛礁,人间的景象一概看不见了。
走出第二程索道,高山草甸与森林展现在眼前,因为海拔米,秋天比平原来得早,才农历7月中旬,已经是深秋的空气,多数花儿已经开过了,只剩下浓密的绿草与迟开的野菊花在风里摇晃。一条长长的木头廊亭是这高山草甸的点缀,虽然渺小,却能让登上山来的人小坐。我们在深草里穿行,奔向高处那一座写有“白草畔”三个大字的巨石。
不同高度的观景台,串联在木头栈道上,踏在最高峰的石头上,看远山已经是脚下的微微细浪,只有白草畔峰顶在云海中鹤立鸡群。
没想到峰顶上还有绝顶,叫“刺天峰”。我们十几个人经过商量,继续攀登!汗流浃背,仰望喘息,呼喊鼓励,山高我为峰了,征服的骄傲充斥全身的血液。看云海涌动,落叶萧萧,人生久违的感动油然而生,在这太行山峰顶上。
山下盛夏,山上漫天秋色!
“不虚此行!不虚此行啊!”有人登顶高喊。
至此,想起一个愚昧的问题,攀登这样的高峰有意义吗?那么征服珠穆朗玛峰有什么意义?付出那么多人生命的代价。那些只身泅渡海峡的人有什么意义?那些驾一叶小舟横渡太平洋有什么意义?人类在探索自然的活动中前赴后继,从未停止。正是人类这种探索征服自然的精神,才推动了人类认识自然的发展与进步,才使得我们的生命更有价值,才使得我们的生活更美好!
为我们登上太行顶峰白草畔而骄傲!
-
诗与远方,每日更新,感谢评论点赞。
单选
您知道这个地方吗?
我知道不知道打开百度APP进行投票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hl/52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