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映式宣布新片即日起将在全国院线上映。文重供图
作者收到的首映式请柬。
首映式前,作者与知名人士张玉凤(左二)、司马南(左一)和剧组合伙人王文重(右一)在一起。林泰摄影
“七.一”刚过,接到参加在全国政协礼堂举行的电影《李保国》首映式暨新闻发布会的邀请。近年来,这类新片首映式活动,我参加的兴趣向来不太大。但对这部《李保国》,却是十分向往和期待的。这主要是由于主人公李保国的事迹,早已打动过我,尽快将其搬上荧屏和舞台,可以说是我心中的夙愿。
还是在年的夏天,河北省作协副主席、著名作家贾兴安将他和同事高玉昆合作的长篇纪实文学作品《幸福洒满太行山》送我一部,读后很受感动,心潮澎湃,深深为“太行山上新愚公”李保国几十年如一日,热心扶贫富民的事迹所感动。读后我即兴写的文学评论分别刊登在《文艺报》和《河北日报》、《保定日报》等新闻媒体上。
电影是视觉的艺术。首映式上看到的《李保国》,震撼力和冲击力显然要比书籍要更强更烈。影片运用意识流、蒙太奇、朦胧化等手法,不断变换场景,倾心设计矛盾冲突,注意挖掘内心世界,使影片一开始就很抓人,可谓一波接一波,一浪高一浪,迭宕起伏,扣人心弦。参加演出的演员表演都很投入,将人物角色把握得得体到位,剧中多个细节场景演绎得非常生动感人。整个首映过程,秩序井然,观众情绪随着剧情波动,时而惊奇,时而落泪,时而欢乐。特别是扮演李保国的演员林永健,驾驭角色的能力很强,表现得洒脱自如,入戏很深,成功塑造了李保国这一新时期共产党员、知识分子的高大形象。听剧组的导演赵琦、编剧曲士飞等人介绍,演出过程中,主创人员深入山区村庄体验生活,不辞劳苦,实景实拍,始终与百姓打成一片,坚持以真实反映真实、以英雄精神演英雄,这是这部戏获得成功的重要原因和有益启示。
李保国扮演者林永健谈体会。右为民族贸易促进会负责人、制片成员单位代表张敏杰。
央视电影频道主持人郭玮主持首映式。
观看影片后,我国反伪科学斗士、自由学者司马南走上舞台,边擦眼泪边激动地说:“这是一部感人至深的好片子!我为什么这么激动?我为什么屡屡流泪?只因为,我觉得,我们心目中的共产党员就是这个样子!中国的知识分子就是这个样子!倘若我们的党员干部和知识分子队伍中都是由这样的积极的、先进的分子组成的,那我们的党和国家,怎能不强大、不富强!我们的民族复兴大业一定会早日实现!”
中央戏剧学院、中央党校、共青团中央有关部门的专家学者,纷纷走上前台畅谈影片观后感,表示欢迎这样思想性与艺术性俱佳的好影片。主旋律电影能拍出如此高水平、高质量来,很不简单。是文艺为工农大众服务这一指导思想在新时代最好的示范和诠释。
从观众席上还走出一位年轻姑娘,她一开口说话,人们才知道,原来她是一位盲人。她说,我与大家不同的是,你们是用眼睛在看,我是用耳朵在听。这部戏我听懂了,甚至连主人公的情绪和呼吸我都听得很真切。李保国的精神,同样值得我们残疾人好好学习,像他那样对待事业、对待学习和工作,以及爱情和家庭。我为祖国涌现出这样的优秀人才而感自豪,我为今天的电影人能够创作出这样的好作品而感骄傲。
李保国的爱人、河北农大的郭素萍老师在首映式现场。
饰演李保国爱人的演员颜丹晨在谈体会,左一为本片导演赵琦。
盲姑娘谈观看影片的感受。
好的作品容易引起共鸣。李保国,用毕生的精力来扶贫济困,坚持把自己的学术论文写在太行山上,活着干,死了算,这样崇高的精神境界为出好作品奠定了坚实基础。边看影片我边在想,如果说,世上真有虽然死去还会活着的人,李保国应该算一个;世上真有死去能化作丰碑矗立在祖国大地上的人,李保国应该算一个;世上真有靠精神和人格的力量感化人的人,李保国应该算一个。
向故去的我的这位衡水老乡,一位品德高尚、言行一致的学者、老师李保国致敬!向为塑造李保国这一共产党员崭新形象的电影人致敬!
愿有更多的观众走进影院观看电影新片《李保国》,愿有更多的党员干部和知识分子成为李保国式的英雄模范。
.7.3于北京知行斋
注:文中图片除署名者外均为马达摄影。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hl/42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