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上党从来天下脊。
太行山南,目之所及,露出云层的群山层峦叠嶂,似岛屿般一簇簇一抹抹地悬浮着。昔日,山脚下县域面积70%被山地覆盖的壶关是典型的山区县、农业县,这个曾经的国家级贫困县,已于年末正式脱贫,今日的壶关正在“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路上阔步前行。
经济的发展离不开金融的润泽。作为壶关本土银行,从最初的农信社到现在的农商银行,已经服务这方热土70余年,早已成为与县域经济同频共振不可忽视的金融力量。
巍巍太行,浓浓深情。
一代又一代的壶关农信人,在这块书写着红色革命传奇的土地上,沿着老一辈农信人的脚步,踏实而坚定地迈步在太行深处的村村落落、家家户户,春去秋来,酷暑严寒,日复一日,年复一年践行着服务“三农”的光荣使命。
作者丨中华合作时报王雪冰
“太行见证着我们的博爱,金壶闪耀着我们的品牌,风雨数十载,携手走过来,普惠千万家,我们初心永不改。”
在山西壶关农商银行,这首人人会唱的行歌唱出了壶关农信人奋力打拼的顽强意志和最为宝贵的人生信条。
“初心永不改”是壶关农商银行人的精神气质。
“壶关农商银行始终牢牢把握扎根本土、扎根县域这一市场定位,大力推进农村金融、普惠金融、民生金融,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做实做深金融服务。”该行党委书记、董事长秦润中在接受《中华合作时报》采访时表示。
一系列的数据彰显着该行创新服务实体经济,与县域经济共生共赢的丰厚成果。
截至年12月末,全行资产总额90.91亿元,各项存款余额72.56亿元,各项贷款余额44.77亿元,年实现各项收入4.38亿元,资本充足率为12.06%,监管评级连续三年达到2C级。改制五年来存贷款余额和资产规模都翻了一番,在支持县域经济发展和普惠金融方面作出了突出贡献。
传承红色基因
构建新生态好银行的精神坐标
该行以传承红色“百尺精神”,打造“新生态”企业文化,推动联建共建和基层党组织建设,大力构建新生态好银行的精神坐标。
百尺信用社,壶关农信的根。翻开这卷尘封的史册,破旧的算盘、背包、账本、单据,都真实地记录着那年那月的“百尺精神”,深刻记忆着太行深处的农信情怀……
上世纪40年代,抗日战争进入最艰苦的时期,日寇对太行山进行物资封锁,居民生活极度困难。时任壶关县百尺镇岭西村抗日村长的王松牢为支援抗战,减轻居民生活困难,积极发动群众互助生产,组织农民互助变工,开荒种地,开始探索生产自救模式。王松牢、魏福科等五人在年8月创办了壶关第一家农村信用合作组织——百尺信用银行。信用银行对当时根据地各项生产和商贸活动走出困境作出了贡献。
70多年的拼搏与奋斗,成就了壶关农信事业的蓬勃发展,王松牢等老一辈优秀员,牢记使命,坚守党性,始终同人民想在一起、干在一起,办大事、干实事,经历苦难挫折淬炼,孕育了信用合作的雏形,开创了“百尺农信”的先河,践行了一个员的信念和担当。王松牢等人多次参加全国农村金融先进工作者代表会议,受到、周恩来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接见。
↑图为该行百尺农信初心展览馆内景。
“无论一个民族还是一个国家,‘精神’是干事创业的宝贵财富,农信事业也是同样,要找寻和传承一种‘精神’。”董事长秦润中向表示,“新时代年轻的农信人更要努力做好精神传承。”
时光如水,日月如梭。70年后的今天,彼时的百尺信用社已发展壮大为总资产90亿,为30万壶关百姓提供全方位金融服务的现代金融企业——壶关农商银行。当代壶关农信人传承“百尺精神”,发扬“背包精神”,扛起服务“三农”、兴县富民的重任,以打造“新生态好银行”为目标,形成以“精神、信贷、服务、家园”文化四大板块为基础的“初心”文化。
↑图为该行企业文化“背包班组”。
该行还高度重视基层一线的企业文化建设,将农信“背包精神”的传承和落实当作一项长期性、富有战略意义的系统性工程重点部署跟进,特地设立壶关农商银行企业文化“背包班组”。企业文化部经理张莹铭任组长,从最初部门创建的2名员工到现在的10余人,从员工喜欢干到干得好、干的精,实现了质的飞跃。通过4年时间的不断探索,该行企业文化建设与管理的框架初步确立,氛围基本形成,功能开始显现,取得了一定成效:
年荣获山西省银行业文明规范服务单位,年荣获“-年度企业文化建设”优秀单位,年7月被山西省直机关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授予年省直文明单位标兵称号;年2月被山西省文明委授予-年度山西省文明单位称号;年8月被山西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评为年度资讯宣传先进单位;年5月该行荣获企业文化研究会“-年度企业文化二等奖”;年8月荣获“企业文化建设与管理先进班组”,年10月荣获“第六届全国职工微影视大赛宣传片铜奖”;年11月荣获“70年企业文化建设优秀单位”;年11月荣获“十三五”企业文化建设优秀单位,党委书记、董事长秦润中荣获“十三五”企业文化建设先进工作者。
↑图为该行企业文化建设与管理所获奖项。
接力背包行,传承背包情。壶关农商银行扎根地方,将“三铁、三勤、三水、四上门”的经验模式和“背包精神”薪火相传,走出了助推“三农”和地方经济繁荣的支农坦途,展现了农商行的实干担当。
此外,在企业文化建设方面,充满人文关怀的“新生态”特色是该行的一大亮点。
↑图为该行设立咖啡馆、母婴室、阅览室、瑜伽室等,传递大家庭的温暖。
树立“归属认同”新生态,让员工以行为家、以社为本。让员工快乐工作、快乐生活是壶关农商银行的一贯宗旨,该行组建心理咨询室,掌握员工性格差异和兴趣爱好,因人定岗,把合适的人放在合适的岗位上;设立阅览室、瑜伽室、咖啡馆等供员工休闲娱乐和放松身心的场所,塑造其乐观向上、奋发进取的良好心态;给全体员工的父母按月发放“孝感金”,增强员工及其家人对农商银行的认同感、归属感;建立全行员工生日数据库,在员工生日当天,送上暖心祝福并定制“生日蛋糕”,从点滴小事传递大家庭的温暖。
重塑“信贷文化”新生态,打造一支作风优良、品质过硬的信贷队伍。该行通过邀请法律顾问、营销专家从贷款法律风险、客户营销等方面进行培训提升,组织信贷档案赛评活动,分享实际案例,客户经理互相学习借鉴提升技能,增长办贷经验等等。同时在企业金融部等前台部门引进内部PK机制,形成你追我赶的竞争氛围,增强了团队凝聚力和战斗力。
“党建工作一定要围绕业务经营去抓。在防控风险和把好方向的同时,更要创造良好经营业绩。”秦润中坦言。
在党建工作方面,该行坚决贯彻实施山西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党委“九大工程”和开展联建共建作为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的重点,统筹规划。
该行党办主任李义青告诉,“壶关农商银行一直以党建与业务融合为主线,结合地域分布特点和功能特色,创建了奋进党支部、城关党支部、百尺党支部以及‘夕阳红’党支部等7个特色党支部,切实发挥“品牌”的示范、引导、鼓励效应。”同时,该行积极开展联建共建,引领业务发展。
兄弟行社联建共建。该行与潞城农商银行签署党建共建协议,在结对共建、联创联建上深化交流、创新做法,积极探索党建共建的长效工作机制,将党建共建打造成双方交流成长的“合作平台”;双方在共建中找到最大公约数,画出最大同心圆,努力构建“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互相促进、共同提高”的合作共建新格局。
↑图为壶关农商银行党委书记、董事长秦润中(右一)与潞城农商银行签署党建共建协议。
支部之间联建共建。百尺支部和东井岭支部围绕“乡村振兴”和“植根行动”,组织开展交流探讨,研究当前农商行在服务乡村振兴上的“切入点”和“着力点”,创新金融服务举措,探索服务乡村振兴新路子。
支部与地方党组织联建共建。百尺支部与河西村支部结成党建共建伙伴,定期学习交流,相互促进,在乡村振兴、金融服务、信贷支农、精神文明创建等方面同频共振,互相学习。
党员与群众联建共建。开展党员“1+N”活动,通过“带思想、带技能、带作风”,营造党员和群众比、学、赶、帮、超的浓厚氛围。
↑图为壶关农商银行组织该行人员到山西辛寨世方醋业公司参观学习。
该行党委还在山西辛寨世方醋业公司设立党员教育基地,组织党员参观学习该企业建立的党史馆、农耕馆、算盘馆等文化展馆,深入了解农村、农民以及农产品加工企业的发展历程。
释放发展动能
构建产业支撑的发展坐标
金融“输血”又“造血”,全方位服务种植养殖、农产品深加工、文化旅游等产业发展,构建产业支撑的发展坐标,折射出壶关农商银行成为“乡村振兴金融主力军”的决心与担当。
乡村振兴关键是产业振兴,发展产业是实现脱贫的根本之策,也是乡村振兴的有力支撑。70%都是山地的壶关县山高谷深,自然条件差,交通不便,一产、二产发展受限。如今这个曾经的国家级贫困县,在金融“活水”的灌溉下,抓住产业这个根本支撑,规划产业、发展产业、壮大产业,为脱贫致富和助力乡村振兴释放了新动能。这其中,壶关农商银行功不可没。
该行重点支持了旱地西红柿、设施蔬菜、大棚蘑菇种植及畜禽养殖产业;重点支持了一批以太行陶瓷、晋通磁材等为代表的中小型制造企业;重点支持了大象农牧、郭氏羊汤、九牛寨乳业等一批优质农产品加工企业……
↑图为该行工作人员在壶关县晋庄镇香菇种植合作社了解种植及资金需求情况。
有思路就有办法,从种植养殖再到文化旅游,县里的产业种类越来越丰富,好产业让百姓的日子一天比一天旺。
如丝如绵般的春雨,密密地斜织着,走进位于壶关“上党醋乡”辛寨村的山西辛寨世方醋业有限公司,一股浓浓的醋香氤氲着湿润的气息扑面而来,几排干净整洁的白色厂房映入眼帘,厂房外,上百只大大小小的“醋缸方阵”正待“检阅”,生产车间里酿制师傅们进进出出,忙着搬运劳作。
“这些年,多亏了壶关农商银行的大力支持和热情服务!”负责人辛世方言语中尽是感激之情,“我这里20年前还是小作坊的时候,就跟他们打交道了,那会儿还叫农信社呢。”
原来,早在年,辛世方就向壶关农信社申请过元的贷款,这笔钱现在看来虽然不多,在那个年代却是一笔“巨款”,当时几乎撑起了整个醋厂。
后来,在年和年,世方醋业由于扩建工厂、增加员工等急需资金,分别向壶关农商银行贷款万元和万元。“我这个人从来都是用多少就贷多少,及时还,那样心里才踏实嘛!”辛世方憨厚地笑了。
在采访中了解到,在壶关农商银行贷款支持下,该公司一步步发展壮大,现如今,醋厂建筑面积已经扩建到多平米,资产达到0余万元,年产各类陈醋余吨。如今,世方醋业已成为山西省规模最大的绿色陈醋生产基地,产品畅销全国二十多个省市、地区,更在前些年成为了长治市委、市政府重点扶持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对接壶关农商银行产业扶贫项目,以“公司+农户”的模式,带动百余户贫困户增收。
辛寨醋业的发展壮大,是壶关农商银行立足服务“三农”初心,鼎力扶持当地农业企业发展的一个鲜活缩影。该行还积极主动履行金融扶贫责任,帮助当地企业及农产品加工链下游加大销售力度,“只有产品卖出去,企业才能正常延续,农户才能拿到实实在在的收益。”该行董事长秦润中对说。
↑图为该行客户经理在壶关县店上镇林青庄村某农户蔬菜大棚,调研春耕备耕资金需求情况。
旌旗引征途,实干见精神。多年来,壶关农商银行全面贯彻省联社党委(党组)书记会议精神,认真落实长治审计中心决策部署的“植根”行动重要举措,用双脚丈量土地,将金融扶贫的范围辐射到全辖个行政村,帮助贫困人口脱贫,持续开展了“助力脱贫攻坚,农信雪中送炭”百名客户经理进村入户行动计划,全行13个涉贷网点77名客户经理进村入户开展评级授信工作,发放扶贫贷款4.72亿元,投放产业扶贫贷款4.35亿元,支持了“凤凰山庄”、辛寨醋业等一批扶贫产业项目,带动余户贫困户增收。对已脱贫的贫困户,继续加大信贷投入,脱贫不脱政策,脱贫不脱帮扶,累计发放小额扶贫贷款余万元,为全县脱贫摘帽作出了突出贡献。
千里太行山,美景在壶关。旅游产业也是壶关农商银行重点支持的特色产业。该行重点支持了太行农庄、5A景区八泉峡、太行欢乐谷、“凤凰山庄”、太行山大峡谷等旅游项目,大力推动当地文化旅游产业发展。
其中,项目总投资两亿元的太行农庄完全建成后,将成为集观光、科普、采摘、研学、休闲等多位一体的沉浸式旅游目的地,直接带动周边近人就业,间接带动人增收致富。
产业扶贫让贫困群众的钱包逐渐鼓了起来,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写在了一张张笑脸上。
“初心不变一路行”,在奋力实现“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壶关农商银行积极迎接新挑战,力争实现新跨越,勇担“农村金融主力军、地方金融主力军、普惠金融主力军”重任,打造形神兼备的现代银行,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作者介绍
来源/中华合作时报·农村金融
主编/刘小萃编制/王雪冰
作者/来源:中华合作时报农村金融
声明:版权归原创所有,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zz/44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