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千多年前,唐尧在今唐县丹凤山下受封唐侯后,唐国跟其他部族所在区域一样,遭遇极度干旱。其时,“十日并出”,河干泽竭,草木焦枯,民无所食。
面对严重的天灾,唐尧的哥哥帝挚作为帝王,却束手无策,一筹莫展。而唐侯尧大智大勇,聪明机灵,一方面派人到东海求雨;一方面带领唐国子民抗旱。他们在山前平原上挖井、开渠、修塘坝,引唐河水灌溉农田;在山区寻找水源,他亲自在青龙山上发现一泓泉水,救活了一方村落的庄稼,使广大百姓顺利度过灾荒。与此同时,唐侯尧还组织唐国子民因地制宜地发展生产,推广良种,植桑养蚕;纺线制衣,开设作坊,建立集市,发明“尧布”,开展以物易物贸易,使唐国出现了灾后的经济繁荣局面。
十日族炙杀女丑图
就在这一时期,山东半岛的东夷族发生动乱。十日族不仅炙杀了唐国赴东海求雨的女丑而且同恶相挤,争当第一帝君,为虐东夷。又有东夷九族的方夷封豨(xī)、人夷俢蛇、风夷大风伯、黄夷窫(yà)窳(yǔ)、于夷九婴及青阳少昊凿齿民,都各自独立并争做新的部族联盟大酋长而称帝。政乱加旱灾,使成批难民向冀州唐侯国逃来,造成唐国民害,直接威胁到唐尧的生存空间和王侯地位。
对此乱局,帝挚却不能制止。
唐侯尧受冀州各部族和唐国子民之托,顺应天时,以帝王名义对东夷诸族进行惨烈的征伐。
古书《三皇五帝时代》中对战争的记载
王大有先生在《三皇五帝时代》中有详细描述——唐侯尧在唐国灵山文祖庙祭祖后,与安国的皋陶部会合,率师众于饶阳告天、誓师;大军南下,与在柏乡、隆尧、尧城一带的丹朱部会合后,浩浩荡荡开赴对东夷族作战的前线,至山东德州南三唐与东夷天文大觋(xi)有穷氏羿联合在一起,统编为唐军。然后,联军一分为三:一路,丹朱统帅,驻军广饶,向东攻击居于仁风的大风氏、凤夷、风伯;取胜后再向东攻击九户、辛寨的九婴氏;再向东进入凿齿民居邑中心青城、高青,击败高青氏、九尾青狐氏,击败居于邹平的蚩尤裔民修蛇氏,于淄博击败玄枵氏;丹朱唐军驻地“广饶”——播扬光大饶阳之威,其南建丹朱台(朱台);又从广饶南下,驻军尧沟,两面进攻居于寿光的凿齿民。益都伯益归唐。二路,唐尧统帅,驻军高唐,向东攻击居于房寺的房王(方夷)、晏城与桑梓店的风夷、鸟夷,及防风氏,二氏向南逃亡。三路,由羿与陈丰氏统帅,向西南攻击居于清河、临清、威城的少昊清阳氏族裔,驻扎北馆陶,又与高唐驻军合击清水、斗虎屯、清平的少昊白虎夷。三路唐军取胜后,东西两路在高唐会合,继续向南推进,在博平、于集打败夸父(博父)留居东夷的于夷;在朝城、阳谷(朝阳谷)击败少昊九黎天吴虎夷;又南下张秋、台前、黑虎庙,与为蚩尤守陵的邹屠氏黑虎部激战,邹屠氏仁厚,向南退至邹县。尧军即在济水(今黄河夺济古道)北岸追击向西南逃亡的天吴军,至清丰、清河头,途径观城时扫荡萑(huán)氏,在方里(方夷邑)、恼里(九婴凶水)、黄陵(黄夷邑)、封丘(封豨邑),与陈丰氏(陈留、留光是其邑)先祖裔族合击防风氏、封豨氏、九婴氏。东明、菏泽、巨野战争最激烈,尧羿联军在这里擒获封豨氏方夷酋长,斩杀九婴酋长;同时,修蛇部儵(倏shu)夷人方的邹屠氏也受到株连。畎夷、邹屠氏不忍同族相残、同亲相煎,举族南迁,向安徽、江苏寻找先前已避居到洪泽湖、高邮湖、扬州、泰州的先裔族去了。于是撤离微山湖,在宿羊山集结,告别凿齿民的发祥地之一邳城、邳邑(今邳县)、古邳,到宿迁,转高邮湖,去寻大邹去了,在那里,邹屠氏蚩尤裔民建立了自己的乐园——安丰(西射阳安丰、大邹北安丰、富安安丰),建有自己的灵台中心——大丰(大中)。紧接着,唐尧借助大羿的力量,驱逐了帝挚的母系亲族,击杀了他的属族,剪除了可与他抗争的东夷酋长长老;又封大羿总理兵权,尾随南逃的东夷族居民到洪泽湖、高邮湖以东融天山一带,作象征性的驱逐,夷越民族大都归服,不服者南下福建、广东,有的转入台湾岛。唐军大获全胜。为了使人们永远记住这次胜利,把主战场菏泽与单县之间的两个地方,命名为“定陶”(平定于陶)和“成武”(成功于武);把德州之南、清河与临清之东、临邑与齐河桑梓店晏城之西、茌平之北,缴获大风氏风伯的战场,命名“高唐”和“武城”。
就这样,唐尧在山东半岛和豫北、冀南的决定性胜利,把唐侯国周边的骚乱平定下来。居住在太行山南麓的各氏族,为保住自己的领地,也纷纷归顺唐尧。
唐尧班师回唐地。“帝挚服其义,乃率群臣造唐而致禅。唐侯自知有天命,乃受帝禅,为天子,称帝”,于公元前年践帝位,国号“唐”,在今唐县建帝都。
(原载韩海山编著《唐尧文化读本》第二单元“唐尧故里在唐县”)
作者:韩海山
新闻-
投稿邮箱:txrmtzx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wh/2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