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提起山东,大家的第一反应肯定是山东省,毕竟山东大汉高大威猛、水泊梁山好汉性格豪爽的特点早已经深入人心了,让大家对山东的观感非常好。大家对于山东省如此熟悉,但是大家知道山东省为何叫“山东”?为何不叫其他名字呢?
中国的地名,有非常多有意思的地方,比如说湖南省和湖北省,河南省和河北省,名字中南北对应,很明显他们就是以某个湖、某条河为界所取的名字。同样的道理,山东省和山西省,其实也有类似之处!
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山东这个地名便已经出现了,只不过当时的山东,和现在的山东省并不完全相同。那个年代的山东省,还属于齐国,被称为齐地,真正出现山东省这个正式的地名,已经是在清朝时期了!春秋战国时期,山东其实指的崤山以东!
在那个年代,崤山(在现在的河南省境内)具有非常大的战略意义,它处在晋国与秦国的南端,往东就是东周王室所在地以及郑国,也就是说谁要是控制了崤山,谁就能掌握称霸天下的战略主动权。所以那个时候围绕崤山爆发过多次大战,比如当年晋襄公就曾在在崤山设伏,袭击秦军,几乎将秦军全歼了,秦军的三大名将,都被晋襄公一锅端了,导致国力大减。
站在秦人的角度来看,崤山就是他们东出争夺天下的阻挡,也是他们和其他国家的分界线,所以他们通常把崤山以东称为山东!战国时期讲的山东六国,其实指的就是韩、楚、赵、魏、齐、燕六国。也就是说,其实这个时候的山东,泛指的范围非常广,在秦人眼中,崤山以东都是山东,战国七雄,除了秦国,其他国家都在山东!
春秋战国到西汉时期,山东都是泛指崤山以东的区域,那个时代的各种文献中,但凡提起山东,我们都可以理解为崤山以东,比如《商君书》、《韩非子》、《汉书》。而到了隋唐时期,对于山东的定义又发生了改变。
东汉末年,天下大乱,最终司马家一统天下,建立了西晋,然而好景不长,西晋很快灭亡,随后便开启了一个大乱世。也正是在这一剧烈的社会变革时期,大家对于山东的定义出现了改变,山东不再指崤山以东了,而是指太行山以东了!
这一变化,到了隋唐时期,更加明显。唐太宗李世民出身关陇豪族,按照那个时候的划界,李世民他们应该是属于山西人,因为他们在太行山以西,而当时的朝堂,山东士族人才济济,他们比较轻视山西士族,见此情景,李世民自然不爽了。自己就是山西这边的,怎么着也得为山西士族争口气吧,于是李世民让手下编著《氏族志》,给各士族排名次,并暗示把山西士族的名次排好点。但是他的这个暗示却被拒绝了,山东崔氏仍然被排在了第一位,超过了李家,于是李世民大发雷霆,最终,众人迫于李世民的压力,将皇族李氏排在了第一,山西士族也勉强算是压过山东士族一头了。
可以看到,相比于秦汉时期的山东,隋唐时期的山东,地界已经变小了,而到了宋朝以后,山东的定义再一次出现了变化,他的地界被越压越小,基本就相当于现在的山东省了。宋朝时期,山东的意思其实就是我们现在所指的山东省了,只不过当时还没有山东省这个名词,直到清朝时期,山东省这个名词才开始真正出现在大众视野中。自此,山东省基本成形,它地界虽有变化,但主体一直是那块地。
结语
可以看到,现在的山东和古代的山东,其实是有很大的区别的!现代的山东,就是指的我们的沿海省份山东省,而古时候的山东,则是经历了数次变化,一步一步被压缩至现代的山东省!
春秋战国时期,在秦人眼中,崤山是秦国和其他国家的地界,是阻挡秦国东出争夺天下的要地,所以他们以崤山为界,称呼崤山以东为山东。这种情况持续到了西汉,经历了南北朝的大乱世,到了隋唐时期,山东便不再以崤山为界,而变成了以太行山为界了,此时的山东指的是太行山以东,山西则指的是太行山以西。宋朝开始,山东的定义又发生了变化,当时的山东指的便是古时候的齐地,也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山东省了。只不过当时山东省这个名词并未出现,大家习惯以太行山以东称呼齐地为山东!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wh/1544.html